新地近160億補地價 面積大如4個維園 萊坊林浩文:短期無助供應
一個可建樓面面積近500萬平方呎、規模有如沙田第一城的巨型屋苑可能誕生!《香港01》昨日﹙7日﹚獨家報道,據悉新地(0016)已與政府達成159億元補地價協議,可將集團旗下馬鞍山西沙公路附近的大型農地﹙「十四鄉項目」﹚,改劃作發展住宅項目,地皮面積等同4個維園。
翻查最新資料,多間發展商都擁有大量農地儲備,單計新地、恒地(0012)及新世界(0017),就儲下逾9,000萬平方呎農地,這些潛在供應量,看似可為香港樓市問題帶來一點曙光。不過,萊坊高級董事、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指出,基於兩個原因,這批海量單位未必可以在短時間內推出市場。
《香港01》昨日﹙7日﹚報道,新地成功「闖關」的西沙路項目,地皮背山面海、坐望西沙全海景,近500萬平方呎的可建樓面,補地價金額達到破紀錄的159億元,但每呎樓面計,補地價僅3,195元,比8年前同區落禾沙項目每呎樓面約3,252元的補地價還要低。
建屋需時兼商家惜售 無助增加單位供應
林浩文認為,若將有關地皮發展成普通住宅,可能需時5年,預期屆時呎價售1.6萬元至1.8萬元,每呎樓面成本方面,單計買地價和補地價便可能要每呎7千至7.5千元,而新地需負責擴闊道路等基建,「成件事唔會平」,令建築成本會高達每呎6千元至7.5千元之間,再計及持貨成本和利息成本,新地的賺錢空間可能不大。林浩文指,有關補地價金額屬於合理水平。
參考可建面積相若的沙田第一城,共有10,642個單位,新地西沙路項目未來的規模巨大。然而,林浩文相信,西沙路項目無助增加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的供應量,第一個原因是「遠水救不火」,新地完成了補地價後,還要進行項目週邊的基建,加上建屋,或要5年後才可以將樓宇推出市場。至於第二個原因,則是發展商不急於賣樓,就算建好了房屋,都未必即時推出市場發售。
林浩文:將有更多農地補地價個案
另外,林認為,今次新地補地價的舉動,反映了樓市的新趨勢,在大量中資發展商來港高價搶地的背景下,本地發展商將會積極以其他方法補充住宅用地儲備,預期明年農地補地價的個案會增多。其實,恒基和新世界等發展商已在加快農地用途更改的步伐,恒基旗下位於大埔的蕉坑項目,更有機會成為首置上車盤項目之一。
據新地、恒地及新世界最新的業績通告,恒地持有最多農地儲備,達4,490萬平方呎,新地緊隨其後,擁有逾2,800萬平方呎,新世界則有近約1,740.5萬平方呎,三間公間合共坐擁近9,030.5萬平方呎農地。
對於政府的補地價政策,林浩文指是次協議反映政府的態度未有改變,因為補地價不高不低,尤其補地價總額高達159億元,加上考慮到發展商要負責基建工程和地段等一籃子因素,顯示政府的出價屬「計過數」,「如果係想平畀地產商,就應該定千幾蚊(的補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