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遭標普降評級 新華社︰善意的提醒 不必削足適履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日﹙21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A+,展望由負面調整至穩定。

官媒新華社發文指,不少學者認為,標普評級所採用的理論已然跟不上世界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步伐,難以及時、客觀、全面地呈現中國經濟發展現狀,更無法指明中國經濟發展趨向。中國可以把標普的部分判斷作為「善意的提醒」,但完全不必削足適履。

新華社指,標普降級行動是「善意的提醒」。﹙資料圖片﹚

標普降級「值得商榷」

文章訪問了北京師範大學國民核算研究院副教授李昕,他表示標普關注中國信貸與流動性本身沒問題,但僅僅因為短期指標變化就判斷中國金融系統風險上升、從而調低評級,「值得商榷」。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於訪問中則表示,標普所採用的理論已經和中國快速發展的現實脫節,它也沒有合理評估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這就好比,標普為每個經濟體套上一雙同樣大小款式的鞋子,繼而來審視腳合不合適。」

截至去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為166.3%。﹙視覺中國﹚

潛在債務壓力減輕

文中又引述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指去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為166.3%,連續兩個季度按季下降或持平,這是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連續19個季度上升後首次改變,而中國信貸與GDP缺口比2016年一季度末降低4.2個百分點,連續3個季度下降,表明潛在債務壓力趨於減輕。文末引述分析人士指,標普作出對中國「降級」的決定,不會對中國的外資吸引力産生太大影響,因為包括就業、企業利潤、工業增加值等各項宏觀數據依然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