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風暴】打壓在即 一周累跌3成 比特幣隨時炒燶?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虛擬貨幣成為今年的投資新貴,比特幣(Bitcoin)價格年內升幅達3倍,以太幣(Ethereum)更狂飆逾40倍,近期在香港也開始出現炒賣潮。然而虛擬貨幣連帶興起的「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下稱 「ICO」),當中多是名為融資、實為詐騙的例子。眼見虛擬貨幣的潛在危機,中國政府秉持維護金融安全的原則,上周重錘出擊,整治內地炒風,比特幣的升勢才戛然而止。

上星期,中國政府數度出招加強監管虛擬貨幣,先是打擊ICO,將之定性為非法集資,然後再將監管擴展至虛擬貨幣和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內地三大比特幣(Bitcoin)交易平台之一「比特幣中國」(BTCC)於上周四傍晚宣布,將於本月底停止所有交易業務。受消息拖累,比特幣在當晚的數小時內急挫36%,海外的比特幣報價同樣下跌。受中外多宗負面消息的影響,比特幣價格上周累計下降逾30%,最低見3,290美元。

中央出手整治 比特幣兩周內累瀉34% 料全球蒸發逾2000億元

ICO項目風險大 
巧立名目可籌億元

內媒《財新網》引述消息人士稱,人民銀行在研究大量ICO白皮書後得出結論:「90%的ICO項目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其實連1%都不到。」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中銀監、中證監和中保監為此聯合發布「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將ICO定性為非法集資,並表示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ICO近期大量湧現,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因此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令所有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代幣和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

對於ICO成為市場中用作抽水圈錢的工具,香港證監會發聲明指,部分ICO可能屬「證券」性質,因此需要接受監管及有證監會發牌許可。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補充,證監會會考慮ICO代幣的性質(如是否涉及股權、債務及集體投資計劃等)去釐定該代幣屬於證券產品、需要接受監管與否。不過,目前ICO絕非金融產品,而只是巧立名目的抽水機器,不少ICO研發項目都是失敗收場,甚至是騙局。

中國為何關停比特幣? 憂成犯罪「幫兇」 平台亂象多

香港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比特通」和「位元通」創辦人,梁永熹和袁激光,眼見ICO種種下場,二人仍無懼色,更不約而同認為,中港兩地的監管機構出手監管ICO,對比特幣等發展多年的虛擬貨幣沒有帶來直接衝擊。他們解釋,ICO一般是,發行人推出自家新虛擬貨幣,然後向新投資者銷售,發行人在過程中會收取比特幣等現存的虛擬貨幣作為交易代價,最後將籌集所得的「資金」作其他投資。因此,針對ICO的監管只會影響到初進市場的虛擬貨幣。

梁永熹表示,ICO風險重重,是因為虛擬貨幣目前未被明確界定是否具有「證券」性質,所以ICO收取虛擬貨幣作為代價,可以避過證監會審批發行文件及相關監管程序。他續稱:「我的公司收過約廿份類似的建議書,當中九成都是交代得不夠仔細,也沒有一份撰寫了長遠發展計劃。一個月之前,我都提醒身邊朋友要小心ICO。」

摩根大通總裁戴蒙(Jamie Dimon)形容,虛擬貨幣是一場終會粉碎的騙局,又指如有摩根大通的交易員交易比特幣,他會毫不猶豫地解僱他們。(路透社)

摩根大通總裁:
虛擬貨幣是一場騙局

中央是否將有更多措施出台監管虛擬貨幣平台、全面封殺虛擬貨幣,這一切仍是未知之數,但內地的虛擬貨幣前景可謂命懸一線。中央重手打擊虛擬貨幣,是因為虛擬貨幣嚴重影響內地金融安全。

雖然香港炒賣比特幣之風未言熾熱,但同樣要面對類似問題。由於大部分虛擬貨幣可以利用電子簽署方式流通,不但交易快捷,而且可以匿名交易。因此,用作走資的虛擬貨幣,也容易淪為金融犯罪和洗黑錢的工具,如在深層網絡(Deep Web)中牽涉毒品、軍火和人口販賣的交易,也常以虛擬貨幣計價。另一邊廂,虛擬貨幣的投機風險很高,據最新資料顯示,全球逾1,650萬個比特幣已被挖掘出來,以比特幣4,919美元的歷史新高推算,全球比特幣總市值高達811億美元(約6,335億港元)。愈來愈大的比特幣泡沫,隨時衝擊金融穩定,因此中央不得不謹慎處理。

總量為2,100萬個的比特幣預計將給不同的「礦機」陸續挖掘出來。中央加強監管虛擬貨幣,以保證內地金融安全。(視覺中國)

投資銀行摩根大通總裁戴蒙(Jamie Dimon)形容,虛擬貨幣是一場終會粉碎的騙局,又指如有摩根大通的交易員交易比特幣,他會毫不猶豫地解僱他們,因為這個行為是「愚蠢」且違反他們的守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經濟師埃利安(Mohamed El-Erian)也稱,比特幣現時的價格估算包含全球廣泛使用這一因素,但他認為這是無可能發生,又預計價格下跌五成才是合理。

比特幣能否全球流通使用,現階段只是空談。相較於傳統貨幣,大部分虛擬貨幣是並非由央行發行、政府做擔保,整個過程都是去中心化。以比特幣為例,它以一套編碼系統作為基礎,從複雜計算中產生出來,任何人只要使用電腦運行比特幣軟件(又稱「挖礦」),就可以製造比特幣,無單一發行機構,央行濫發貨幣的問題也不會出現,但幣值無法受到擔保。歐洲央行管委諾沃特尼(Ewald Nowotny)稱,虛擬貨幣背後欠缺單一治理機構,因此其價值難以穩定,同時太易作為炒作工具,不適宜作為官方的支付方式。

有見及此,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上周發布了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稱近年來比特幣、萊特幣以及各類虛擬貨幣在一些互聯網平台進行集中交易,涉眾人數逐漸擴大,當中所形成的金融和社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協會認為,幫助社會正確了解虛擬貨幣的風險,才可以保護公眾權益。

上文節錄自第78期周報(2017年9月18日),原文題為《風險升溫 中央重手整頓 虛擬貨幣可信成疑》,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9月18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