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架飛機變6000億元資產帝國 海航資本運作史耐人尋味
內地民企海航集團去年底至今年初,斥資合共272億元鯨吞四幅啟德地後,在香港「一戰成名」。不過,未知是否「樹大招風」,圍繞着海航的是非自此不斷發酵。《彭博》今日又報道,海航集團向非銀行金融機構抵押非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約780億港元貸款,當中包括影子銀行。
事實上,海航進取的融資手段,一直為市場所詬病。這家成立只有20多年的民企,由4架客機起家到建立總資產逾6,0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帝國,背後的融資手段耐人尋味。
海航集團由1993年只擁有4架客機的海南航空起家,到今天發展成為跨地域、跨行業,坐擁中港15間主板上市公司、旗下總資產逾6,000億元人民幣的民企集團,在其擴張的過程中採取的進取融資方法絕對功不可沒。
可以說,海航系是一本活的債務融資「教科書」,市場上較常見的融資手段,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信託融資、股票質押借款、上市公司再融資等,海航集團都有用上。
香港國際建投上演「蛇吞象」
海航系其中一個融資妙計是上市公司再融資。以海航旗下、投得兩幅啟德地皮的香港國際建投﹙0687﹚為例,兩幅啟德地單是地價已高達130億元,但截至去年12月底,香港國際建投資產淨值只有29.6億元,淨現金也只有13.8億元,如何能「蛇吞象」,投下價值逾百億元的地皮?答案不久後揭曉,香港國際建投宣布,以1供2方式,供股集資92.55億元,以支付啟德地皮和其他銀行貸款。
不過,可以說,海航在上市「抽水」的潛力遠遠還未開發,自2014年起,海航已在港股市場買入多隻「殼股」,包括首長科技(0521,後改名海航實業集團)、泰昇集團(0687,後改名香港國際建投)、KTL(0442)、嘉耀控股(1626)、龍傑智能卡(2086)和東北電氣發展(0042)等,再加上海航集團在內地A股市場擁有的8家主板上市公司,海航系於中港股市,共有15間主板上市公司,「抽水」潛力無限。
押股借逾1,800億元
股票市場直接「抽水」外,傳媒報道海航也大量將股票作抵押融資。《彭博》統計,海航已將手上15間上市公司的股份做抵押融資,部份公司抵押給債權人的股份超過九成,涉及資金高達1,872億港元。與此同時,海航的非上市資產也被大量抵押,包括無上市的母企海航集團的股權、飛機、土地使用權、高爾夫度假村、企業車輛等。
《彭博》最新一篇報道指海航系抵押逾780億港元的非上市公司股票予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取得貸款,當中部份影子銀行的貸款利率更是遠超過基準銀行利率或發債利率。
高槓桿潛在的風險
海航的高槓桿雖令集團可高速發展,但背後也有不少潛在風險。例如海航透過大量抵押上市公司股票融資,一旦股價下挫,跌穿抵押時的價值,理論上債權人有權於某時點要求海航追加抵押品或保證金,或出售抵押品以償還債務,即俗稱「斬倉」,容易引起流動性風險。
另外,今年有傳最少有5間中外銀行停止向海航貸款,又或降低了對海航的借貸規模,雖然海航可改用其他貸款利率較高的渠道借貸,例如影子銀行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等。但東方資本研究創辦人科利爾 (Andrew Collier)稱,傳統銀行對海航實施限貸,令海航要用更高成本借貸,實際利率從2015年的4%升到去年的4.4%,但海航去年股本回報率從2015年的3.6%下降到去年的1.7%,擔心海航投資回報未來或不足以彌補借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