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風雲再起 考驗長和國際博弈中如何守住利益|方保僑

巴拿馬運河風雲再起 考驗長和國際博弈中如何守住利益|方保僑
撰文:方保僑
出版:更新:

自1914年通航以來,巴拿馬運河一直是全球貿易的重要動脈,每年有超過一萬艘船隻通過,承載著約6%的全球貿易量。2019年,香港長和集團旗下的和記港口集團再次獲得了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的營運權,合約為期25年。今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呼籲巴拿馬政府重新審視此營運權,並暗示若巴拿馬不予合作,美國將採取「強硬措施」。這反映了美國對中國在拉丁美洲影響力擴大的深切憂慮,認為中國企業控制巴拿馬運河的關鍵港口可能會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構成威脅。

在面對特朗普的施壓下,巴拿馬政府的態度顯得搖擺不定。一方面,巴拿馬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日益密切,中國已成為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僅次於美國;另一方面,巴拿馬在軍事和經濟上仍高度依賴美國,因此難以完全忽視美國的壓力。不過巴拿馬政府已正式提出退出「一帶一路」倡議,並有兩名巴拿馬律師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撤銷與長和集團旗下子公司簽訂的運河港口合約。

和記港口集團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回應指,其員工中99.9%為巴拿馬本地人,且已在基礎設施和設備上投資了16.95億美元,使得兩個港口成為該地區最具競爭力的港口,並創造了數以千計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顯著提升了對巴拿馬的經濟貢獻。當年簽訂的長期合約被視為雙方互利共贏的典範,不僅確保了巴拿馬穩定的經濟來源,也使長和集團在國際物流舞台上佔據了重要位置。

巴拿馬運河長82公里,是世界上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戰略水道,負責處理全球約5%的海上貿易量。(Reuters)

然而,隨著全球政治局勢劇變,昔日穩固的合作基石,如今卻可能成為美國政府干預下的脆弱籌碼。從法律層面看,長和與巴拿馬政府簽訂的長期合約中,應有明確規定營運權的有效期限及雙方的權利義務。合約簽訂時,各方基於當時穩定的國際環境及合作共識達成協議,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如今特朗普的施壓促使巴拿馬政府可能以「國際政治變局」為由,重新解讀合約內容,試圖中止合約。長和集團絕對有理由爭取補償,以彌補多年投資和技術投入的損失,並維護企業合法的經濟權益。

從市場角度分析,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最繁忙的航運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營運權易手,勢必引發國際航運及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長和集團作為一家深耕國際基礎設施的企業,應評估可能面臨的市場波動,並制定資金調動與風險對沖措施。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其核心挑戰是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透過法律、商業與外交手段爭取最大的企業利益。未來數月,如何在國際博弈中守住既有利益,將成為各大跨國企業和全球基礎設施投資者需正視的重大考驗。

【財經專欄】技經四方方保僑

於資訊、通訊、科技及電子消費品市場工作超過二十年,引入過不少新科技產品,並創辦多個業界組職,及為多個非牟利機構擔任委員提供專業意見。現任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及榮譽會長、電子學習聯盟創辦人、世界資訊通訊與服務業聯盟董事、香港金融科技商會召集人、電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電訊規管事務咨詢委員會成員、運輸署智慧交通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小童群益會資訊科技委員會委員、香港紅十字會資訊科技委員會成員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