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股飆逾半成晉「紅底」後急回 發表新AI 稱超越DeepSeek

阿里美股飆逾半成晉「紅底」後急回 發表新AI 稱超越DeepSeek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DeepSeek AI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效能震散美國晶片股之際,本港時間1月29日淩晨,阿里通義千問團隊悄然上線的升級版人工智能大模型Qwen2.5-Max,稱其性能幾乎全面優於OpenAI的GPT-4o及DeepSeek-V3等。

阿里雲表示,新模型展現出極強勁的綜合性能,在多項公開主流模型評測基準上錄得高分,全面超越了目前全球領先的開源MoE模型以及最大的開源稠密模型。

消息帶動阿里美股股價周二大升近7%,周三該股早段亦大升逾半成晉身「紅底」,一度高見101.28美元,惟之後升幅大大收窄,終收報96.72美元,升0.72%。

與蘋果牽手 阿里從電商巨頭變成AI領頭羊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經過好幾年的「海選」,美國蘋果公司人工智能(AI)服務在中國落地的合作夥伴終於拍板定案,由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拿下這塊蛋糕。

蘋果從2023年起就展開在華AI合作夥伴的「海選」,候選的頭部AI企業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深度求索(DeepSeek)等,目標是尋找能夠支撐蘋果AI服務「Apple Intelligence」在華落地的本土化技術方案。

百度去年曾被視為蘋果最可能的合作夥伴,甚至一度傳出已達成初步合作,但百度後續在開發蘋果AI模型方面的進展未能達標,導致合作擱淺,最終是阿里通過了蘋果嚴格的「面試」。

阿里董事會主席蔡崇信2月13日在迪拜說,蘋果非常挑剔,他們在與多家中國企業協商後,「最終選擇與我們做生意。我們非常幸運,也非常榮幸能夠與蘋果這樣的偉大公司做生意」。

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

綜合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等報道,蘋果最終選定阿里,部分原因是阿里相較於其他中國科技企業,在技術成熟度和服務經驗都更勝一籌。

一方面,阿里作為中國電商巨頭,擁有大量關於用戶購物和支付習慣的個人數據。這些數據能説明阿里訓練AI模型,為蘋果使用者提供更多定制服務;另一方面,阿里雲作為中國最大的雲服務商,其算力資源可直接支撐AI模型的訓練與推理,降低蘋果的AI服務部署成本。

此外,蘋果還看上了阿里旗下AI模型通義千問(Qwen)的尖端能力。

據報道,蘋果之所以沒有選擇近日異軍突起的DeepSeek,是因為「該公司團隊缺乏支援大量客戶所需的人力和經驗」。從DeepSeek-R1發布之初頻頻彈出「伺服器繁忙」的提示可見,該模型應對龐大流量湧入的能力顯然有些捉襟見肘。

蘋果將深度集成通義千問的多項功能,以優化用戶在iPhone手機上進行照片搜索、文本重寫的體驗。使用者還將可透過語音助手Siri調用大模型來完成指令。

阿里巴巴公司總部。(維基百科)

目前兩家巨頭合作的首批功能已提交中國監管部門審批。若成案,蘋果將有望借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對阿里而言,iPhone手機也將成為通義千問向普通消費者大範圍普及的極佳跳板。

從這個角度上看,這次合作也是蘋果與阿里解決各自困局的自救行動。對此,市場的反應相當積極。

消息傳出後,蘋果美股2月12日收盤上揚2.2%;阿里港股同日收漲8.48%,次日一度飆漲9.2%,收盤漲幅收窄至3.04%,市值來到2.3萬億港元左右。

高盛的報告指出,DeepSeek低成本AI模型的發布,已促使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估值,紛紛買入中國股票。蘋果與阿里兩強聯手,也開始讓投資者重新衡量阿里過去被低估的AI潛能,使阿里成為AI熱潮下的新寵。

Deepseek。(Reuters)

阿里搖身變為AI領軍玩家?

直至阿里與蘋果合作的消息傳出前,市場過去十幾年對阿里估值的預測一直錨定在電商業務增長,而北京官方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整治,加之後疫情時代的消費低迷,都讓投資者對阿里股票興致缺缺。

但當蘋果將AI合作的橄欖枝拋向阿里後,市場對阿里估值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質變:阿里的AI技術有可能成為該公司的增長引擎。

摩根大通在最新研報中指出,許多對沖基金和長線基金投資者認為AI可能是阿里的轉捩點,並認為AI敘事將被視為推動阿里估值上升的潛在因素。

從市場反應看,市場對阿里的態度在今年1月出現明顯轉變,阿里港股在1月13日觸及年內低點後迅速拉升,並在往後的一個月內飆升46%,超越恒生科技指數同期25%的漲幅,市值抬升870億美元。

事實上,阿里在AI模型領域的布局早在兩年前就已開始。

2024年,蘋果推出AI寫作建議和潤飾相關功能。 (apple)

2023年3月,受到官方整頓及消費低迷重創的阿里巴巴啟動「1+6+N」組織改革,大幅剝離邊緣資產「瘦身」的同時,加大在雲計算和電商業務的投入。

啟動改革的僅一個月後,阿里發布首個開源AI模型通義千問,成為最早布局AI模型的中國科技公司之一。

今年1月29日,阿里最先進的AI模型Qwen2.5-Max上線。該模型在多個權威基準測試中展現出與DeepSeek V3、GPT-4等頂尖模型比肩、甚至領先的性能。

有媒體報道,如今通義千問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衍生模型數量突破9萬個。

被稱為「AI教母」的李飛飛等一眾全球頂尖AI研究人員2月7日就以通義千問模型為底座,打造出性能比肩OpenAI的o1和DeepSeek-R1等模型的s1-32B模型,而成本僅不到50美元。

阿里與蘋果牽手之後

儘管通義千問在模型性能方面處於行業前沿,但在移動用戶端始終未能掀起多少聲量。相比之下,字節跳動、月之暗面、DeepSeek等新興初創企業則不斷憑藉出圈產品,擠壓傳統科技巨頭的市場份額。

在蘋果應用商店的下載排行榜中,通義千問排名第12,而霸佔前三名的是DeepSeek、字節跳動的豆包和月之暗面的Kimi。

據QuestMobile資料,在2024年10月,通義千問的網頁端月訪問量僅為1012萬。同期,Kimi、百度的文心一言、豆包的月訪問量則分別達到2863萬、2111萬、1688萬。

2021年7月9日,上海,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標誌,人工智能標誌。(視覺中國)

如今阿里與蘋果牽手後,通義千問將能通過蘋果設備觸達數億的穩定用戶群體,這不僅為阿里AI技術提供規模化落地的場景,還將加速其AI技術向消費端滲透,增加阿里與競爭對手搶佔市場份額的砝碼。

但彭博社指出,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對AI服務的接受度較低,也不願為這些服務付費。摩根大通分析師也擔憂,阿里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讓AI服務變現。

只是,在AI賽道日益擁擠的當下,阿里拿下蘋果這一超級訂單的意義,不僅在於阿里AI模型在消費端場景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它已建構出阿里作為AI模型領軍者的市場認知。從這層意義上看,蘋果與阿里的牽手,或許頗有改變市場規則之勢。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