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收購扭盡六壬 今低價「放手」 李澤楷沽《信報》的啟示
![當年收購扭盡六壬 今低價「放手」 李澤楷沽《信報》的啟示 當年收購扭盡六壬 今低價「放手」 李澤楷沽《信報》的啟示](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129/961250390240661504869520.jpeg/VaDv5SURs7pd5t9DwWxx5gpN_SNo9251yFl-uMhZfrg?v=w1920r16_9)
龍年收爐在即,傳來一宗惹人關注的交易。電訊盈科(0008)公布,斥資7,000萬元向大股東兼集團主席李澤楷購入老牌政經報章《信報》業務,盛惠7,000萬元。
信報僅賣七千萬 成傳媒賣盤最新「參考價」?
7,000萬對香港首富幼子而言,絕對是 「散紙」,但也有不少令人深思的地方。近年,世界各地媒體皆走坡,吸引力減低,但仍不時傳出賣盤的消息,作價閒閒地以「億」做單位。遠的不說,2021年何柱國出售手上28%星島﹙1105﹚持股,作價3.7億元,而同年新世界﹙0017﹚主席鄭家純增持有線寬頻﹙1097﹚大股東永升亞洲,一躍成為前者大股東,也要2.1億元。
現在,整間《信報》,貴為本地歷史悠久、具品牌價值的財經報紙,也只作價7,000萬元,教人意外之餘,更令人反思目前政經環境,媒體何價?當然,今次交易,買賣雙方皆是「自己人」,作價未必完全屬市價,但難免為本港各大媒體賣盤定下一個新的「參考價」。
當年收購扭盡六壬 傾談一年
另一個深思位是,小小超為何選擇沽出《信報》,雖然《信報》近年見紅,但影響力及品牌猶在。須知道,18年前李澤楷買入《信報》,引起廣泛關注,他當時為完成交易更作出不少「讓步」。
翻查資料,2006年當時已是電盈主席的李澤楷與信報創辦人林山木夫婦等達成協議,一間以李澤楷為委託人的信託公司,透過旗下Clermont Media Limited,與信報創辦人林山木等共同組成新公司「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各佔五成股權,新公司購入《信報財經新聞》及《信報月刊》的出版權。協議還安排了林氏夫婦在往後一段時間,把餘下的半數股權售予李澤楷,讓其「獨擁」《信報》。
當時交易細節並無公布,市場人士估計交易接近3億元。3億元對小小超只是「散紙」,但為促成交易,小小超著實花了不少心機。據《信報》時任董事、筆名「曹仁超」的曹志明當時指,出售《信報》予李澤楷一事,已商談約一年,是李澤楷主動接觸他們,表達希望收購意願。
至於為何傾成年方成事?曹志明指,當時與李澤楷談判膠著的其中一個最主要問題,是他們要求將編採自主,寫入法律文件,李澤楷原先拒絕,但最終讓步,答應保持編採獨立、所有員工順利過渡,保持該報原有作風不變。而李澤楷當時亦向傳媒稱,購入《信報》的動機,是希望為香港的新聞自由作貢獻,絕不是為了賺錢,更不會把報紙當作「私器」以宣傳家族生意。
李澤楷當時如此說,一來為表誠意,二來也有法律原因。《廣播條例》對跨媒體擁有權有限制,李澤楷其時擁有電盈旗下的寬頻業務,於是他以信託公司購入信報權益,李氏本人只是該信託公司的委託人,非信託公司的董事、股東或受益人等,所以不算是持有該信託公司,以避開有抵觸條例。
如今,《信報》對外而言,不再是李澤楷「旗下」,而是受上市公司所有,「親密」程度大減,又是否反映本港大孖沙對媒體興緻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