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本港財赤大部分屬結構性 政府發債水平可增至佔GDP約3成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就財政赤字、住屋問題、股市以及強積金等方面作深入探討。
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劉洋表示,政府財赤大部分源於結構性赤字,而疫情後全球各地面對的相同境況。當中來自土地的收入,雖然政府佔總收入20%,但其波動性就高達60%。他又建議政府應善用財政儲備,並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同時降低土地收入帶來的波動性。
他又指,本港發債利率低於美國,名義利率抑或實際利率仍處於50年來低位,相信發債是可控。以現時香港政府發債水平佔GDP逾一成計算,相比歐洲及美國分別60%及超過100%的比例為低。料發債水平提升到20至30%,亦可接納。
福利等開支難削減
開支方面,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兼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副總監鄧希煒表示,現時港府一年開支逾7,000億元,較疫情前4,000億元為多,直言「福利派咗出去好難收返」。
談及供應鏈時,他指隨著特朗普2.0的來臨,本港轉口貿易會進一步受影響,在貿易鏈環節上要在上游及下游環節着手,協助融資及法律等事宜,以及協助內地中型及大型公司出海,提高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