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金融戰一觸即發 聯匯危在旦夕? |伽羅華
特朗普重返政壇,極速公布內閣班底,幾乎是清一色反共大將,受中國重點制裁的佛州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獲委任為國務卿,是特朗普迄今為中國送上含金量最高的大禮,顯然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的不只是貿易戰,金融戰的開打亦迫在眉睫。
魯比奧是美國政界最反共的頭號人物,他也是最勤勞的參議員,一年可提300多項議案,平均每個工作日提兩項議案,由2018年至今六年任期,他推動了《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台灣旅行法》、《台灣防衛法》、《2022年台灣政策法》及涉港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今年他有份推動《中國貿易法》,其中一個關鍵條款就是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近日已隨特朗普上台而加速進行。
過去四年,拜登大致延續特朗普1.0的關稅政策,對華的高科技產業實施「小院高牆」,強調精準打擊,對低技術產業則留有餘地,也甚少在金融領域造文章,例如禁止美創投基金投資中國高科技項目,促使紅杉基金這類創投基金重組一分為二,以規避美方制裁,但這些政策重點針對的是中國高科技項目,並非制裁金融業。
至今年3月20日美國國會才通過稍為像樣的No China in Index Funds Act,法案給與美國註冊的指數基金180日寬限期去剔除原有的中概股成份,但這些在拜登任內看似猛招的政策,在新一屆美國政府眼中卻是小菜一碟。
美不斷削弱香港集資功能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要對華發動金融戰,聯匯制度會否被拿來祭旗?筆者沒有水晶球,但任何事態發展都有其規律。近年中美關係低迷,美方其實不需要推倒聯匯,只需削弱其部分功能,已足以令港元流動性萎縮,間接將香港的集資功能廢去大半,當然這是筆者樂觀的看法。
聯匯制度是香港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石,它受到1992年美國會通過的《美港政策法》背書,該政策列明「美國應繼續允許美元與港元自由兌換」,即是美方不會作出限制港元與美元自由兌換的措施,這項背書不能保證聯匯行之有效,但沒有美方背書卻可限制聯匯發揮的作用。
特朗普於2019年曾修訂《美港政策法》,如總統認為香港自治情況不足以有別於中國,便有權簽發行政令暫停該政策第201(a)條中適用於某美國法律或條文,所以,特朗普若有意將聯匯作為談判籌碼,某程度是會影響聯匯操作的順暢,但更重要的是,實施聯匯的國家必須有足夠外儲和很強的財政自律,所以《基本法》要求港府財政要量入為出,是經過深思熟慮而作出。近年港府靠借債解決財赤,與美方制裁同樣是聯匯的隱患。
假設美國政府不再為聯匯背書,香港要持有多少外匯才能捍衛聯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今年2月曾稱,「外匯儲備規模要有多大,其他央行亦難有確實數字,部分會以多少個月出口等來釐定。他指,當局要求外匯儲備要相當於貨幣基礎的1.7、1.8倍,以證明香港抗震力、流動性高。」
外匯資產相當1.6倍貨幣基礎
根據金管局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163億美元(即32,471億港元),按最新的港元貨幣基礎約兩萬億港元計,這比例大約1.62倍,略低於金管局的要求。在此要補充一點,就是用外匯資產來支持港元貨幣基礎只是最低要求,因為貨幣基礎只是整個貨幣供應的一部分,推動香港經濟還涉及信貸,如果香港經濟增長乏力,資產價格下跌,導致銀行壞帳增加,這對聯匯亦構成壓力。
提到捍衛聯匯的能力,當中有兩項重要因素,其一是官方外儲中的美元比例,其二是前文已提過的港府財赤惡化問題。
首先,金管局沒有披露外儲組合的結構,外界估計美元資產逾六成。據美國財政部截至8月底數據,香港持有價值2,358億元美債,約佔外儲資產近57%,加上美股投資,這個估計合理,但外儲資產除了美元、歐元等硬貨幣外,亦包括不太流通的人民幣資產。
在中港貿易頻繁的年代,香港外儲組合納入人民幣是順理承章,,但2022年港府修訂《強積金計劃一般規例》,將中央政府及內地政策性銀行獲納入為「獲豁免當局」後,每個強積金基金可把最多三成的資金投資於這類國家級債券,所以,可以推算香港的外匯儲備最多有三成為人民幣資產。
人幣貶值可緩解中企關稅壓力
若特朗普對華開徵60%、甚至100%關稅,中國政府極有可能通過人民幣貶值去緩解關稅對中國企業的影響,這是政府以國家機器補貼出口業的最直接及高效方式,本來人民幣並不自由兌換,對捍衛聯匯作用不大,過高的比例會削弱其他流通貨幣的比例,間接減低捍衛聯匯的能力。
另一削弱聯匯的是本港日益惡化的本港財政,原本預期2024/25年度港府地價收入約330億元,但截至10月底止,賣地收入僅為37億元。若賣地收入遠低於預期,財爺陳茂波去年預計政府財赤會延續至2027/28年度可能要再推遲。
近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希望港府及工商界要做「貢獻者」,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則委婉回應,商界願意實際行動支持政府,但都要「計掂條數」,希望港府不能一意孤行。言下之意就是政府不能只迷戀高地價,若沒有地產商投地,財赤繼續惡化,那麼無需美方動手,聯匯亦會不攻自破。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