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國際向大股東收購香港丸龜製麪 加強餐飲定位 涉資1250萬元

譚仔國際向大股東收購香港丸龜製麪 加強餐飲定位 涉資1250萬元
撰文:劉凱欣
出版:更新:

譚仔國際(2217)公布,今日(8日)與公司控股股東東利多香港訂立買賣協議,以代價410萬元,收購持有「香港丸龜製麪」100%股權的東利多和頤控股。譚仔周五收報0.78元,無升跌。

集團亦同意,代表香港丸龜製麪償還股東貸款合共約840萬元,當中包括未償還本金連同其應計及未付利息,代價將以集團內部資源撥付。

譚仔國際預期,收購將可使集團更有效地運用現有資源,多元拓展及擴大其收入來源,有望提升整體營運效率,旗下餐飲品牌亦可藉由整合供應鏈管理,產生營運協同效益。

公告又指,董事會亦將收購事項視為一項策略部署,旨在加強於香港競爭激烈餐飲市場的定位。透過將產品供應範圍擴充套件至日式烏冬麪,集團可進一步迎合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喜好及飲食趨勢,從而提升長遠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增長潛力。

譚仔國際獲大股東提私有化! 每股作價1.58元 溢價75%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譚仔國際(2217)宣佈私有化,該公司控股股東透過計劃安排方式將譚仔國際私有化,每股註銷價為1.58港元,較最後交易日收市價0.9港元溢價約75.56%。該股明天復牌。

日資大股東東利多控股目前持有譚仔國際約74.26%股權,計劃股份包括由計劃股東持有的約25.74%股權。私有化涉及最高現金代價約5.56億港元。

待計劃生效後,譚仔國際將成為東利多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並將從聯交所撤銷上市地位。此外,要約人將向購股權持有人提出購股權要約,以註銷尚未行使的購股權。

停牌前股價較上市價跌73% 市值大縮水

在2021年10月上市的譚仔國際,當時獲得27倍超購,惟近兩年受消費降級、北上消費兩大衝擊,本港整體餐飲板塊走勢相當低迷。譚仔停牌前股價0.9元,淪為毫子股,並較2021年上市價3.33元大幅跌近73%,市值縮水至12.1億元。

比較本地餐飲股市盈率,譚仔國際現時約10倍,兩大連鎖快餐店的大快活(0052)及大家樂(0341),分別為14.8倍及13.2倍,太興(6811)及翠華(1314)更分別低至9.4倍及7.9倍。

北上成潮、消費降級、海外虧損,影響譚仔國際盈利。(資料圖片)

消費降級、海外虧損 靠收息度日

譚仔股價下沉,公司盈利連年下降。截至去年9月底止的2025年度上半年業績,公司收入按年升1.2%至14.04億元,純利按年跌55.8%,至3606.8萬元。譚仔當時指出,期間的溢利減少,主要原因包括北上旅遊日益便利,加上內地享有較具競爭力的價格優勢,吸引愈來愈多的香港居民北上消費。

除了港人北上成潮,港人「消費降級」也是重要因素,年報顯示,公司人均消費2023年度為61.5元,2024年度跌至61.2元,2025年度上半年則為61元。本地消費不佳,海外業務也未能扭虧為盈,2025年度上半年虧損901.4萬元,較前一年度同期的虧蝕534.7萬元,擴大了68.6%。

不過,年報顯示,公司手持現金逾13億元,較當前12億元的市值還為高,同時並沒有任何計息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單計截至去年9月底的半年,譚仔在銀行利息收入,就錄得2,214萬元,按年飆升14%,可謂家底殷實。

東利多收購「譚仔」和「三哥」近7年。(資料圖片)

東利多收購近7年

回顧譚仔歷史,它最初只是長沙灣永隆街一間小店,由「三哥」譚澤群於1996年創立,其後四姊夫婦及兩名弟弟加入,逐漸成為本港家喻戶曉的連鎖米線品牌。2008年,因經營理念不同而分成四姐夫婦、五哥之「譚仔雲南米線」和三哥、六哥之「譚仔三哥米線」各自營運發展。

2017年,兩家均先後全數出售予日資株式會社東利多控股,作價合共約21億元,並在2018年完成收購。隨後,進軍海外市場,先後於中國內地、新加坡、日本及澳洲開分店。

東利多收購譚仔後,多年來獲派發合共數以億元計股息。翻查譚仔招股文件,譚仔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年度,分別向股東分派股息7,500萬元、1.7億元及1.2億元。上市後亦派息約6億元。此外譚仔手上尚有現金13億元。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