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無我」修行 幫人幫自己|陳仕娜
近年我公餘全情投入義務工作,很多朋友好奇問:「為什麼你會熱衷於義工服務,沒有糧出,也做得那麼起勁?」
「追求有意義的生活」
「提升身心靈健康」
「幫別人,也幫到自己」
「當中所得,可能有錢也買不到」⋯⋯
美國心理學會長達四年的研究顯示,做義工有助減低患高血壓及主要慢性疾病的機會,同時提升心理質素。
參與義工助提升心理質素
近期《BMJ Open》 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五千名英國人,當中20%有做義工的習慣,結果發現有當義工者的身心健康,較無做義工者為好,而40歲以上有當義工的受訪者得到的健康效益更大,而且做義工的次數愈頻密,效果也更顯著。
做義工是一種「無我」 的修行,抱持「只管付出,不問回報」的心態,沒有期望,也不會有失望。所以不要在做義工時,覺得自己很重要,希望別人要對自己客氣、尊重。 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就千萬別做義工,以免自己不開心,又帶給別人煩惱。
我們義工團隊中,有一位某機構的高層,有一天她笨手笨腳在廚房洗菜,法師問她:「妳怎麼在這裡洗菜?」「是他們叫我來的。」法師又問:「人家知道妳是誰嗎?」「人家說要義工,我就馬上舉手:『好啊!我是義工啊!』於是就來洗菜了。」這位總裁在公司指揮幾千人馬工作,但她披上義工服時,卻十分低調,從不挑剔崗位。
做義工時不分等級,我們不會打聽人家的底細:「你是誰?怎麼在掃樹葉?」人家問:「你不是政府官員嗎?」不妨回說:「我在外面是,在這裡只是義工。」
做義工沒有回報只有付出
有一天下著滂沱大雨,幾位賓客來寺參觀,義工們都非常盡責,一路穿林涉水、引路撐傘,自己渾身濕透。其中有位賓客看到便問:「這裡員工這麼盡責、友善,這麼好。他們在這裡一個月薪水多少?」法師回道:「他們都是義工,沒有回報,只有付出」。
義工付出時間、付出體力,甚至付出心力去幫助別人,只要看到受助者露出感激的笑容,說一聲「多謝」,已足以讓疲累一掃而空,整個人注滿活力。義務工作直接幫人,其實也是幫自己;還可以藉此獲得新知識和經驗;同時認識新朋友,擴闊生活社交圈子;透過義工服務,不少義工還延伸出第二人生或第二份職業,無形之中、收穫滿滿。
簡介:由傳媒人到企業傳訊,遊走於媒體、地產、金融及醫療行業,飽覽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徹人心,嘻哈笑談中,亦望讀者有所得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