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開行印鈔機器落場炒股 港股大時代再臨? |伽羅華
中央祭出有史以來最大的刺激股市措施,央行開行印鈔機器,為市值9萬億美元的中國股市背書包底,A股亦不負所望,滬綜指拉升至3000點。港股亦重越久違的兩萬點關。中央谷股市,是希望藉財富效應改變人們對前景信心不足的想法,但顯然治標不治本。
今次中國人行、證監及發改委向市場派出的大禮包中,降準、減息是紓緩市場流動性的手段,監管當局希望藉此拉抬房市及股市,但房市供應超多,單是未完成的爛尾樓數目達4,000萬間,中央並非沒有出招,但力度太細,無濟於事。
例如今年5月份曾設立的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由人行出資60%,地方與企業出餘下40%,結果只動用數百億元,一年保交樓也只完成300多萬個,要解決爛尾樓問題似乎遙遙無期。當居民對保交樓愈益心灰意冷,整體房市氣氛便很難改善,所以8月份房價按年跌幅創下2015年以來最大跌幅,已經不令人意外。
內銀料損失1500億元利息收入
今輪人行將其出資比例由原來的60%提升至100%,希望增加對銀行及發展商的市場化激勵,相信在一定程度可提高保交樓的數目,但3,000億元規模本身就先天不足,難當大任。至於存量房貸利率或下調0.5個百分點,冀與一手房貸看齊,說是能夠惠及5,000萬戶家庭,每月平均可省回兩三百元供款支出,慳回數百元每月供款估計讓內銀損失1,500億元。
國有六大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息收入為1.35萬億元,1,500億元金額看似不大,但考慮到存量房的供款利息收入屬長期穩定,失去30至40年的1,500億元,如何填補這塊收入足以令銀行有無米之炊,所以金融監管總局與人行已研究如何向6大國有銀行注資,增加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另外,雖然降準與減息都可以為銀行預留空間向實體經濟放水,但投資和消費意欲如此低迷下,若沒有太多企業或居民借錢,銀行也難從寬裕的流動性衍生利息收入,所以對實體經濟有多大刺激,仍有待觀察。
正當大招對房市及實體經濟的刺激仍待觀察,股市已仿如吃了一記超級興奮劑,就像彌留在ICU的病人突然迴光反照,手舞足蹈,原因是人行創設了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繞過商業銀行直接向證券、基金、保險公司放水,這個被稱為「互換便利」的操作與美聯儲量化寬鬆相似,但不同的是人行連滬深300成份股和A股大指數ETF都接受質押,釋出的流動性只能投放股市,亦即是人行已預算為數萬億元市值的A股擔任大莊家。
去槓桿退場 人行為市場風險包底
要知道由2015年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強調「去槓桿」的大政,如今已經拋到九宵雲外,這樣的政策急轉彎非同小可,若非中國經濟出了甚麼大問題,是不會推出如同飲鴆止渴的招數。
人行作為金融風險最後承擔者,手段自然較商業銀行多,它的大殺器是無限量印鈔,相信要為房市和股市的風險包底,印鈔是無可避免。人行行長潘功勝說互換便利的首期規模為5,000億元人民幣,金額自然是不夠,但潘功勝的語氣等於說利好陸續有來,除了金融機構可以向人行直接質押取得炒股資金,人行亦會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
有金融市場,就有套利的機會,但中國金融市場多了一個特色,就是掌握權力的人或企業才有套利機會,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利用權力獲取資訊和政策便利來規避風險,這是中國市場(不限於金融)最不公平的地方,所以過去20多年A股長期處於3,000點水平,遭到散戶及外資離棄,並非沒有原因。例如銀行只願向國企低息放貸,國企可將之高息轉借予民企,這是穩賺不賠的套利活動,又如銀行誘導低息定存轉投高回報的財富產品,最後產品爆煲,銀行穩賺服務費,但沒有任何賠付客戶的責任。
中央匯金靠借錢增持內銀
今次人行創設的新貨幣政策工具,正好為商業銀行、券商、險企、基金和上市公司提供套利機會,以中央匯金為例,根據8月底最新數據,它已持有建行(0939)57%股權,持工行(1398)35%,持40%農行(1288)和中行(3988)64%,它近年增持內銀的彈藥主要通過向商業銀行貸入短期融資,迄今已結欠數千億元,如今中央匯金可以直接向人行質押手上內銀股,現時未知質押條件,但5成應該是合理水平,就是說它可以按手上持股的五成比例增持,持40%農行的話可增持至60%,人行放水給中央匯金炒股,實際與它直接落場沒有分別,一場球賽的球證突然化身為第12名球員,而且這分鐘幫A隊,下一分鐘可能幫B隊,你可以想像這場球賽的荒謬之處。
不但是內銀股,相信其他滬深300成份股也遭到金融機構瘋炒,所謂市值管理,就是炒高股價再質押予人行,有了潘行長的豪言壯語,便不愁入市沒有彈藥,現在已經有人唱A股可上試4000點關,至於經濟基本面有多大改善,相信已沒有市場關心。
人行放水炒股所營造的虛幻牛市,究竟能維持多久?最具參考價值的是2015年為期不足三個月的牛市,當年官媒亦唱過4,000點只是牛市的起步點,滬綜指亦高見4,600點水平,並且帶動港股進入大時代,恒指由23605點起步,最多升過近5,000點,隨後第三季A股崩盤,拖累港股大插水,全年投資還原基本步,當年的港股大時代換回了不少無限惆悵的春夢,今次春夢應該可以發長一些時間,但總有夢醒的時候。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