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轉趨緊張 分化不成反團結歐美|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中國對外貿易順差主要來自美歐兩大洲,當中美關係進入歷史低谷,中歐關係便顯得格外重要,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除為雙方帶來實惠,更具有聯歐抗美的戰略價值,豈料分化歐美的目的未遂,中歐關係已因中國電動車低價傾銷問題而變得緊張。

歐盟原打算於6月5日公布徵收中國電動車的關稅稅率,為遷就歐洲議會選舉(6至9日)而延至本周公布。早前民調顯示,歐洲選民認為主流政黨在促進經濟、控制移民數量、提供住房和醫療福利等方面都表現欠佳,令民粹、民族和疑歐主義的政黨有可能獲得更多選票,在這大背景下,歐盟向中國電動車徵反傾銷稅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

不過,歐盟事先放風,將於7月4日實施的臨時關稅稅率介乎15至50%,希望稅率中間落墨,避免太大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歐盟擔心開徵稅率過高,會惹來中國過份反彈,但稅率過低,對制造成本低的中國電動車毫無作用,反而會激怒選民投向民粹主義的政客,倘若更多民粹勢力進入議會,未來歐洲對華的立場更趨強硬,更難以迴避貿易戰的開打。

自從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由他倡議的美式民粹MAGA於北美冒起,並強勢地向中國發動貿易戰,拜登於2020年11月上台,祭出針對性強的小院高牆政策,全面圍堵中國高科技產業,但仍然保留了特朗普執政時期的懲罰性關稅,近日拜登將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大增三倍至102.5%,但中國輸往美國的電動車寥寥無幾,老奸巨滑的拜登實際是為歐盟造勢。

美國總統拜登早前宣布,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關稅加至102.5%。(Reuters)

歐盟本周公布中國產品關稅稅率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早前警告稱,中國大量廉價電動車充斥歐洲,將動搖當地汽車工業的根本。外貿數據顯示,今年頭5個月中國出口汽車56.9萬輛,同比大增26.8%。開徵關稅事在必行,相信中國會作出報復,先徵臨時關稅也是觀望中方反應的激烈程度。

今年5月中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中俄關係似乎再上一層樓,雖然他爭取中方支持興建的西伯利亞新輸氣管道,以及擴大中俄金融合作都不得要領,但獲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烏戰爭上的力撐,讓歐盟很難向中國傾銷問題作出妥協,反而加大歐洲國家軍援烏克蘭的決心。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確認,將向烏軍提供5架幻影戰鬥機,並為其培訓飛行員,法國還計劃為烏克蘭訓練4,500名軍人。荷蘭則向烏克蘭輸送24架的F-16戰機,並允許烏軍使用F-16越境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比利時早前向烏軍輸送F-16,卻不讓其用於越境打擊俄國。

2023年8月2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和荷蘭首相魯特(Mark Rutte )於荷蘭埃因霍溫(Eindhoven)一個空軍基地視察 F-16戰機。(路透社)

法荷向烏軍交付大殺器 普京大怒

針對多個北約成員如法荷向烏提供殺傷力更大的武器,普京揚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打算向第三國家提供致命武器,而且北約軍人若出現在俄烏戰場,俄軍將對他們作出對烏軍同樣的攻擊。

中方表面上與俄羅斯結盟,但兩者的金融合作卻出現倒退,顯然歐美的制裁壓力湊效,在習普會面後,部分國有銀行拒絕俄國以人民幣結算交易,監控系統巨頭海康威視和阿里巴巴(9988)亦退出莫斯科投資,中俄關係看來並不牢固,所以中歐在新三樣產品的傾銷上反目,與其說中俄同盟,不如說中國低價傾銷本身已具爭議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格魯格曼上周指出,全世界體量根本消化不了中國的產出,中國不能簡單地透過出口擺脫困境,他將中國面對的困境歸咎於內需不足,投資機會匱乏,建議政府應設法刺激居民的消費意欲。不過,以銀彈刺激內需並不符合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意識形態偏好,看來內地家庭消費被人為地壓抑會持續一段時間。

今年首5個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僅增0.2%,對歐盟出口同比更下跌3.9%,反映中歐貿易關係較中美受更大影響,而對東協十國出口則大增9.7%,達到508.3億美元,但歐美已經將越南及馬來西亞的出口列為潛在制裁目標,中國通過第三地輸出商品的渠道可能收窄。

英偉達(NVIDIA,又名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2024年6月2日在演講時展示NVIDIA的Blackwell平台(Reuters)

黃仁勳挺台言論出位 卻未受中方批評

事實上,歐美對華高科技產業施加制裁,中國高端晶片國產化更加遙遙無期,華為常務董事張平安近日稱,中國肯定得不到3納米和5納米技術,能解決半導體7納米制程的問題就非常好。雖然政府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3期剛籌資約3,440億元人民幣,但半導體國產化不能單靠金錢堆砌,很多高端材料、技術及設備都需要與不同國家合作,但東盟並非最佳的合作對象,一般估計中國高端晶片的制程落後外國8至10年,極有可能拉闊中國與外國在AI技術的差距。

提到AI,近日Nvidia創辦人黃仁勳(Jensen)可謂紅得發紫,公司市值上周三突破3萬億美元,超越蘋果公司僅在微軟之後,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上月底黃聯同家人赴台,參與台北Computex電腦展,他並宣布將在台灣建立一個大型設計中心,估計招聘最少1,000個工程師。

黃在台期間言論出位,公開講出「台灣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是全球AI技術革新的後盾,卻未受到中國官方批評,Nvidia曾因應美國商務部對華出口的限制,專為中國市場特供「AI晶片」降級版,面對美方的打壓,中國政府私下要求科企使用國產貨替代,但最後不要說國產貨,就算連Nvidia的對手都未能推出功能接近的AI晶片,國產化已經成為中國高科技難以踰越的鴻溝。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