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山姆來襲! 惠康三招保龍頭地位 派人北上採購「網紅」產品

撰文:黃文琪
出版:更新:

港人北上消費熱潮持續,「山姆超市」更在香港推出電子商務服務,直送到港人家中,本港零售業恐迎來大挑戰。為了應對疫後消費習慣的轉變,本港連鎖超市巨頭、分店數目達320間的惠康,憑三招保持「一哥」地位。

惠康母企DFI零售集團零售食品(香港及澳門)常務董事陳建麟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本港零售業一向競爭激烈,但今年首季惠康市佔率仍保持上升趨勢,無論是門店數目還是市佔率均是全港第一。

他指出,現階段是穩中求進,不會「大動作」開設大量門店,「市佔已達到理想位置,門店覆蓋位置齊全,一定程度上已達到飽和狀態」,但會視乎情況,考慮開設單位數字的門店,或將部分門店改裝為較大型的惠康「鮮」級超市(Wellcome Fresh)。

惠康「鮮」級超市(Wellcome Fresh)西寶城店佔地50,000平方呎。(陳葦慈攝)

對於消費外流,「山姆超市」進軍本港,陳建麟認為,疫情後的重整階段人員流動無可避免,而惠康與「山姆超市」形式不同,且門店分佈更廣泛,「疫情前我哋有320間門店(惠康及Market Place),疫情後我哋仍然有320間門店。」他又指,在疫情期間,惠康八成的門店經過裝修,人流較疫情前提高20%。

單日服務50萬客 惠康三招保持「一哥」地位

陳建麟補充,惠康在香港屹立近80年,經歷過風風雨雨,透過「為你慳先至好」、「採購」、「OTO」(Online To Offline,線上線下整合)三大策略,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目前全港門店單日客流量達到50萬。

首先是「為你慳先至好」,他認為,價錢是顧客購物優先考慮的因素,由於惠康門店數目眾多,有議價能力,通常能提供最合適的價錢給顧客。陳建麟強調本港超級市場的經營模式,與外國超市不同,「其他國家的超市,產品價格較固定,而香港顧客偏好促銷商品,所以一間惠康超市會有60%產品做特價」。

陳建麟認為,現階段是穩中求進,不會「大動作」開設大量門店。(陳葦慈攝)

而採購方面,他指出,近年惠康有特定的團隊,去網羅不同國家的貨品,疫情前覆蓋26個國家的產品,現在已增至54個國家,包括近年內地「網紅」產品,「我哋會有員工去唔同地區去傾,包括內地」,目前惠康有約200款內地產品。

最後是「OTO」,他認為,本港網購市場仍有發展空間,因此除了自取及送貨服務,惠康及Market Place採取了第三方平台送貨,自上月底在foodpanda推出後首星期訂單量有雙位數字增長。

除了保持自身市場份額,陳建麟指,惠康會主動迎合顧客的需求,緊跟市場步伐,在目前港人「報復性」出遊的情況下,惠康推出一系列的旅遊產品,例如SIM Card (上網及電話卡)。同時,惠康亦會保持在自動化及數碼化方面的投資,他透露,目前惠康有約280間門店採用自動收銀機,有逾四成的顧客會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