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聯指港首季信用卡應繳款結欠增8.6% 小額貸款由財務公司主導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發布今年首季《信貸行業分析報告》,由於現有信用卡已能滿足消費所需,至去年底香港消費者對新信用卡需求較低。不過正在增長的信用於款結欠,反映出消費者積極做用現有信用卡,金融機構亦於今年首季提供更多信貸額度。

報告指,2023年第四季,信用卡查詢量(衡量消費者申請新卡的指標)較去年同期下跌8%,新增信用卡則按年下跌20%。然而,在2024年首季,信用卡應繳款項結欠增長8.6%,同時平均結欠亦見7.5%增長,顯示消費者正更積極地使用現有信用卡。(受匯報機制所限,新增信用卡及查詢量滯後一個季度。)

環聯亞太區研究與諮詢首席顧問孫威瀚表示,消費者借助現有信用卡的忠誠度計劃消費,而非透過申請新的信用卡。這為金融機構帶來推行相關獎勵計劃或其他客户保留策略的機會,從而贏得並維持成為消費者首選信用卡的地位。

大型貸款由傳統銀行主導

報告亦按新增私人貸款額度,進一步研究不同貸款額的市場:包括金額少於15萬港元的貸款、金額為15至30萬港元的貸款及金額超過30萬港元的貸款。三類貸款各有特點,並由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主導。

在2023年第4季,低於15萬港元的貸款佔香港整體活躍私人貸款的17%。這類小額貸款佔近期新增貸款的27%及現時持有私人貸款之消費者的25%,當中近三分之二(62%)為Z世代 (1995至2004年出生) 。這類貸款主要由財務公司提供服務,他們在同一季度中佔據了80%的新增貸款,傳統銀行及虛擬銀行只各佔10%。小額貸款中,59%發放予次級風險級別的消費者。

超過30萬港元的大額貸款主要由傳統銀行主導,佔2023年第四季整體大額私人貸款發放量的88%,另外11%由財務公司發放,虛擬銀行只佔1%。這類貸款佔當季所有新增私人貸款的25%,在活躍私人貸款市場及現時持有私人貸款之消費者中的佔比較小,分別為16%和21%。只有2%的大額貸款發放予次級風險級別的消費者,這與銀行主導此類貸款的情況相符,因銀行往往專注於風險較低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