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奇重申香港玩完論 建議北京政府對外重申中港兩地不同之處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現任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羅奇早前提出「香港玩完論」,並在本周再次訪港及內地,及接受多家傳媒訪問。他接受《明報》訪問時指出,縱使有關言論引起迥響,至今卻未有官員與他接觸,又表示不擔心自己無法入境,因為不相信提出不同意見的人會對香港構成威脅。「無論我是對是錯,我看不到香港會不容許提出意見的人入境」。

早前羅奇曾指出香港受本地政治﹑內地經濟及中美關係等三大因素影響。他指出前述3項因素因香港能左右,認為香港經濟難短期內復元,又指出隨著中港兩地經濟及政治上更緊密,香港能改變的空間日益減少,所以會維持前述結論。他又指出自2019年一國兩制定義已改變,「不代表沒有兩種制度,只是我們未必願意承認,是更有中國特色的兩制」。他又指出北京可列出香港一國兩制與內地制度不同特徵,如法治﹑資本自由流通﹑人員流通等,並透過強調各範疇付諸實行,向外界表明堅持香港與內地不同之處。

指港過於著重金融業

羅奇又指出香港經濟過於著重金融業,應積極擴闊經濟基礎,亦肯定西九文化區等在推動文化的貢獻,但認為香港要做更多。

另一方面羅奇接受《彭博》訪問時,談及有美國採取措施以解決中美貿易逆差問題,只會令美國消費者增加負擔,以及將對內地的逆差,轉移至美國與其他有貿易逆差的國家。他又指出針對內地產品加徵關稅不利美國消費者。

中美關係・中美貿易・中美貿易戰・中美晶片戰:2011年1月17日,美國和中國國旗在北京一家酒店前飄揚。(Reuters)

憂陷入對內地貿易戰

羅奇於5月31日參與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在北京舉辦的活動時表示,對中國這樣一個在生產潔淨能源產品有比較優勢的國家採取保護主義可能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面臨氣候變化的世界極需這樣的產品,他擔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因為選舉年,而陷入一場針對中國貿易行為的「新永久性戰爭」

他認為中國房地產的救助方案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仍不足夠。他對中國提高生產率以抵消人口方面不利因素的能力持懷疑態度,因為近來中國的經濟活動大多來自效率較低的國有企業,而不是私有企業,後者受到監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