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峰論壇|肖耿指香港為內地經濟晴雨表 籲做橋樑治痛點
《香港01》今日(18日)舉辦經濟高峰論壇2023,主題為「百年大變局中的香港經濟」,在第一項主題為「香港金融中心的高質量轉型」的討論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表示,香港金融市場最大的職能,在於為內地經濟解決痛點,港股六至七成均為內地公司,交投量息息相關,港協助解決痛點才可「一榮俱榮」。
肖耿直言「香港不缺錢」,只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在等待內地復甦中,尋求成為歐美以外新市場的橋樑,才是香港需思考的方向。他表示,其實當下香港只開發了股票市場,其實在債券、虛擬資產等市場仍然潛力巨大。
香港不缺錢 只是中國經濟「晴雨表」
肖耿指出,香港當前最大的優勢在於製度性的交易成本低,但上市公司中60%至70%均為內地公司,因此交易量來自內地,存在脫鉤現象。
他指出,當前香港經濟的問題並沒有「速效藥」,其本質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由於內地一度連陷通縮,香港經濟難以脫離其影響,單獨騰飛。但他強調,「香港不缺錢」,香港金管局的資產負債表約為人民銀行的10%,約為美聯儲的6%,資金實則是充足的。
港需力求成為內地與新興市場橋樑
他追憶歷史指,內地經濟在90年代最大的問題,一度是不知道怎麼做股市,而H股的出現,恰是解決了這一問題,才促使港股的一度交投活躍。
香港曾經受惠於,港元與美元掛鉤,無論是人才與監管,均與歐美國家聯繫密切。然而當下,伴隨內地與歐美關係的緊張,香港需思考如何鏈接內地與東盟、中東、拉美國家。肖耿解釋稱,內地並非沒有與東盟等新興市場合作的企業,只是多集中在廣東省,以及江浙滬等長三角地區,與香港關聯甚少。
港金融只開發了股市 潛力仍巨大
肖耿認為,當前香港其實只開發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中人民幣債券幾乎剛剛起步,而國際層面的大宗商品交易幾乎沒有,因此金融市場可以開發的潛力仍然巨大。
籲不可脫鉤實體經濟
他還表示,香港金融市場當前的問題,在於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脫節,他著重強調,金融市場絕不能孤立存在,其創造可控的風險,但並非系統性風險,而應用於解決實體經濟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