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每3個月應換一批 防泌尿道感染?醫生:應避免每日用護墊 

撰文:周咏詩
出版:更新:

當我們月經時,衛生巾或棉條要定期更換,其實每天與我們「妹妹」有「親密接觸」的內褲,即使可以循環再用,還是要定期更換新一批貼身衣物,否則細菌容易依附在內褲上,繼而讓陰部受到感染。一般情況下,女生的內褲應該3個月就要換一次,然而,每個女生總有一兩件捨不得短時間就丟掉的昂貴內褲,其實只要在晾曬和洗滌方式上多花心思,或許就可以延長內褲的「壽命」。

內褲宛如我們的第二層肌膚。(Unsplash/Patrick Kool)

台灣健康節目《醫次搞定》每集都會請來不同的專科醫生分享健康知識,其中一期節目就請來婦產科醫生、家庭醫生和營養師分享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的小貼士。台北中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欣湄醫生在節目中分享減少細菌的內褲晾曬和洗衣方法,女生不妨參考一下。

點擊看其他婦科醫生和營養師在節目中提出的防止泌尿道感染的建議:

+5

定期「曬太陽」可延內褲壽命

陳欣湄醫生坦言可以三個月換一次內褲是最理想的做法,但也理解不少女生不捨得把昂貴的內褲丟掉的心情,因此分享一些可延長內褲壽命的保養方式。她直言「天然的太陽就是個很好的殺菌」,她建議每個星期至少讓內褲「曬太陽」一次。而在晾曬方式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她直言要盡量保持內衣褲的皮膚接觸面乾爽,最好的晾曬方式就是把內褲和內衣反過來掛,讓貼近皮膚的那一面可以接觸到陽光。她更說在陽光猛烈的日子,最好把家中不捨得丟的昂貴內衣褲拿出來「曝曬」一次,這樣就可以延長內衣褲的「壽命」。

點擊看陳欣湄醫生建議的晾曬和洗內褲方式:

除了應選棉質內褲,原來清洗保養也大有學問。(bijorie_official@Instagram)

自製1:100消毒水浸泡內衣褲

然而,土地問題所致,不是每個人家中晾衣服時都能接觸到陽光。陳欣湄醫生建議居住套房的朋友在洗內褲時要多花點心思,她坦言洗內褲的正確方式分4個步驟,包括「泡水、搓洗、沖洗和晾曬」。在浸泡內衣褲時,她建議可以使用自己調配的消毒水。如果害怕化學劑對人體有影響,不妨選用含有「次氯酸」(HClO)的消毒水,這種食品級的除菌液對人體較安全,而陳醫生建議可以1:100(消毒劑:水)的比例製作消毒水,每次在浸泡內衣褲時加入一小匙,達到除菌的效果。而在搓洗時,最好選用起泡較少和無香味的洗衣液/洗衣粉,不少人都誤以為「多泡」代表乾淨,同時希望洗衣劑的香味可以蓋過內褲的異味,陳醫生卻澄清這些讓洗衣劑「加泡」的界面活性劑其實就是一些塑化劑,對人體反而有害,因此她建議低泡、無香味洗衣液可減低皮膚敏感的機會。

多泡等於洗得乾淨其實只是謬誤。(Unsplash/Matthew Tko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