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Out】憤怒、抑鬱都是悲傷的階段 最重要是學會如何接受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漫漫長路,必定會經歷生老病死、傷心欲絕的離別時刻,例如被好友、伴侶出賣時爭吵,然後分手的時刻。那時那刻,你也許傷心欲絕,大哭一場;你也許一早看透世事,沉默無聲。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每個人面對生命中不如意事的時候,反應都可能會因不同的人生閱歷而有不同的影響,但同時亦有些共同之處,只是情緒變化的步伐未必一致。有心理學家嘗試綜合了人面對哀傷時的五個階段,當你看完後,看看是否同樣有所共鳴。
由精神病學家Elisabeth Kübler-Ross於1969年的著作《論死亡與臨終》中提出的哀傷五個階段,包括: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抑鬱(Depression)和接受(Acceptance)。Elisabeth Kübler-Ross受一群身患絕症、面臨死亡的癌症病人的心理狀態所啟發,而得出人面對哀傷的五個階段,並藉此希望大眾更關注死亡的問題。
Elisabeth Kübler-Ross指出哀傷第一個階段是否認(Denial)。在這個階段的人通常剛剛得悉悲傷和令人傷心欲絕的資訊,往往顯得難以接受及否認事實。很多時在這個階段的人會問:「不可能吧!他昨天才跟我談電話。上星期才問我生日想要什麼禮物。」很快當事人便會進入第二個階段-憤怒(Anger)。當當事人開始明白到這些悲傷和令人傷心欲絕的資訊已成事實時,為了讓自己不致崩潰,往往會將自己情緒投射到自己或別人身上,怨天尤人,讓自己更容易面對事實殘酷的一面。很多時在這個階段的人也許會說:「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而第三個階段便是討價還價(Bargaining)。在這個階段的人通常在憤怒過後,希望得出一些方法解決問題或改變現狀。在這個階段的人會說:「如果他願意回來,我願意什麼什麼。」但當事人很快便進入第四階段——抑鬱(Depression)。經歷完一輪長時間崩潰、不接受現實後,當事人心情開始平復,面對事實的真相時,會變得絕望、沉默和傷心。很多時在這個階段的人也許會說:「做什麼都沒有意義了。」去到最後一個階段便是-接受(Acceptance)。當人通過了上述所有階段後,情緒開始平復,便開始反思這段悲劇的意義和接受現實。
雖然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普遍人經歷哀傷的五個階段,但她亦同時指出未必每個人都會經歷上述所有步驟,有些人可能去到第四階段就停了,永遠在哀傷中走不出來。雖然這五個哀傷階段未經科學嚴謹地證實,但它同時有效啟發我們只要肯一路走,哀傷最終會從我們的人生閱歷中消失,迎接我們的將會是全新的自己。
內容提供:廢佬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不如意事十常不九 哀傷五階段你實有一個經歷過」】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