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吊橋效應貫穿電影 劉德華與吳倩蓮只有一剎那浪漫
華Dee﹕「你跟住我,我畀唔到咩你」──這句說話究竟是想追求女性,還是想趕走她?《天若有情》之所以會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只因它的情節同演出走向,純為兩個字服務──「浪漫」。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究竟什麼是浪漫?這回事其實無關「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並不浪漫,因為同類型的人會走到一起,好合理,但要浪漫,寫故事的人必須要為人物設計難關,增添激情。
日前重溫《天若有情》,其中一個最令我不解的地方,是男女主角華Dee同Jo Jo為何會相愛,明明他們沒有溝通過,明明他們連對方是個什麼人都不知,除了因為劉德華外表俊朗之外,為什麼他們會愛到死來活來呢?後來突然有一幕戲,我「叮」一聲看穿了整部電影想表達什麼。
「開片」、「走佬」、「覆啅」、「開片」、「走佬」、「覆啅」──基本上已經講完成電影的脈絡。華Dee是個非法賽車手,還是個古惑仔,日日活在腥風血雨當中,而有幕戲說他又得罪仇家,要逃離到澳門。「為伊消得人憔悴」,17歲的Jo Jo飄洋過海找華Dee,誰知兩個人不是徹夜纏綿,而是去玩滑翔機。
↓↓點圖看《天若有情》電影劇照↓↓
為什麼去到一個無人找到他們的天堂,不是為勢所迫,兩位主角都執意做如此危險的事呢?因為他們的關係基礎就是同心理學上經常會提及的一個概念,就是──「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究竟同愛情有什麼關係?對一個人心動的時候,你會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身體不斷顫抖,坐立不安。而站在吊橋上的你,其實一樣會有以上的生理反應,即使你沒有愛上任何人。總而言之,在危險、刺激的環境之下,我們會更容易對身邊的人動心,因為你不知道這種反應是因為你太害怕,還是你喜歡了對方,這就叫做「吊橋效應」。
所以我膽敢說,《天若有情》不少情節的設定,其實都是依循着「吊橋效應」的概念去寫,向觀眾解構何謂「浪漫」。Jo Jo同華Dee的背景、地位、性格上的差距,包括窮與富、粗獷與溫柔、古惑仔與「乖乖女」、為老大報仇與去外國讀書、綁匪與人質、忠義與愛情、賽車、「劈友」,全部都是劇情上為這兩個「缺愛」的人設立的難關,兩個世界的差距,由他們的激情所填補。而正正是因為難關,才可以愛得轟烈,配合一次又一次的生關死劫,飛車、爆炸、比人追殺,不需要寫他們如何相處,觀眾已經能夠完全代入到「浪漫愛」的處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常圓」。極致的「浪漫愛」,其實最後一定會走向自毀之路。可能總會有人問華Dee最後有沒有死,Jo Jo有沒有等到老公回來。但就算今次沒有死,出於華Dee勇悍玩命的性格,最終都會死,死就是最好的處理,是命定,最重要的是「愛你無悔」。就好似英文名稱﹕A Moment of Romance,一剎那的浪漫,已足教人肝腸寸斷。
作者簡介:港唔斷戲
90後中文科教師、香港電影迷、影評人和爸媽的兒子,塵世中一個迷途的小書僮,2015年末踏上影評之路。寫作,愛電影,亦愛香港。希望以文字的澤雨滋潤讀者的心田,每年的生日願望都是望下年還有香港電影上畫。
作者Facebook專頁:港唔斷戲
作者Instagram:hongkongmoviesneverdie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天若有情》中的「浪漫愛」」】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