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外交突破」突顯出的「外交窘境」
7月1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親自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有關台灣與非洲之角索馬里蘭(Republic of Somaliland)互設代表處的相關事宜。對此,台媒紛紛以台灣「外交突破」進行報道,甚至煞有介事地稱此為「重大突破」。
然而,絕大多數民眾對索馬里蘭卻是一無所知,細究才發現,此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上仍處於完全不被承認的狀態。因此,所謂的外交突破,或更顯現出台灣在傳統外交找不到出路時的困境。
記者會上,吳釗燮強調,索馬里蘭境內已有包括英國、美國、歐盟、聯合國等外交駐館,該國更已進行過3次總統大選,為一和平穩定的民主國家。然而,更現實點來看,當索馬里蘭在1991年索馬里(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內戰後獨立,卻因聯合國和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不鼓勵更改非洲國界的「國際現實」,使得索馬里蘭迄今未被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承認,相較於台灣還擁有15個邦交國,索馬里蘭可說是「邊緣中之邊緣」。
再者,吳釗燮稱雙方將互設代表處,對於非洲目前的政治秩序,會不會又是一種挑戰?即便吳釗燮稱包括英、美、歐盟都有駐館於索馬里蘭,但要問的是,台灣的國際實力能否匹配這些國家或國際組織?若沒有,勢必會遭到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的不滿甚至抵制,那麼,台灣未來若還想在非洲發展工作,或許將面臨到更嚴峻的考驗。
事實上,當雙方互設代表處的消息傳出後,在PTT等台灣論壇與網絡上的討論,有一部分網民誤認為台灣是要跟索馬里發展關係,許多網友藉此調侃台灣要跟「海盜國家」交朋友;而後,一發現原來是索馬里蘭而不是索馬里後,更多的網友反問,這是什麼地方?一查之下,才發現是一個領土、人口都頗具規模,卻不被當今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國家」。
過去,台灣的外交常常被戲謔為「凱子外交」、「金錢外交」,蔡英文上台後,雖強調走的是「踏實外交」,但這些年下來,台灣其實過得並不踏實,特別是在兩岸關係始終處於低谷、民進黨政府又不思改善與北京的關係時,台灣的外交處境就益發艱難,邦交國一個一個棄台灣而去,轉而投入北京的懷抱。
當邦交國的數目減少後,民進黨政府又開始宣傳一種觀念,就是數目不是絕對,更重要的是實質的關係,因此,近年來特別着重在發展與所謂民主自由國家的交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還捐贈口罩等防疫用品到美國、日本、歐盟與部分亞太國家,希望以民主同盟的名義,加上台灣的防疫成果,能夠有助於台灣打開國際空間。
然而,不幸的是,結果仍事與願違,台灣還是進不了朝思暮想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大門,非但美、歐不願意自己提案邀請台灣以觀察員名義加入,待疫情稍微和緩後,歐盟、日本等國雖陸續解禁邊境,卻都沒把台灣放在首波開放名單,這也難怪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無奈坦言,「政治因素考慮較多」。從這更可看出,成天講求民主自由,最終的決定權仍然是在國家實力,沒有實力、又無法處理好兩岸關係,難道要奢求歐美為了台灣與北京對槓?
此次與索馬里蘭互設代表處,看似民進黨政府打開了一條蹊徑,表現其外交策略的靈活與彈性,對日後發展與其他類似地區的關係按下開關,但實際上,這次行動反而凸顯民進黨政府的黔驢技窮,只能用這種方式勉強做出成績給民眾看,基本上對台灣的國際聲量完全不會加分。
一個在國際社會是零邦交國的國家,民進黨政府卻要將台灣納税人的錢幫助這樣一個比台灣還慘的地方,民眾勢必也會有更多質疑。外交工作的確是非常困難與辛苦的,第一線的外交人員的努力付出也絕對值得人們佩服,但台灣更應該思考的是,怎麼樣才能真正做到其宣稱的「發展對台灣有利的實質外交作為」,而不是硬要做出所謂「突破」,此種吃力不討好之事,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