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24節氣|三大養生重點宜養肝、健脾、補肺 附三大補肺穴位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雨水,是春季第二個節氣,此時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天氣以毛毛細雨為主,陰晴不定,寒熱交替。雨水時節,春意盎然,草木萌動,正是大地回春的轉折點,我們應該順應春生之氣,在飲食、運動、起居、防病等方面去養肝、健脾、補肺。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蕭智揚中醫師

雨水養生三大重點

1. 養肝

雨水期間,天氣陰晴不定,人的情緒受天氣影響亦易變得喜怒無常;在五行中,肝屬木,與春季相應,在萬物生長的春季,人的肝氣亦更為旺盛。若情緒不暢,暴燥憤怒,容易令本來旺盛的肝氣變得亢逆,損傷肝臟。所以,我們應當陶冶性情,放鬆心情,保持情志調暢,才能更好的養肝。

運動方面,雨水節氣日夜温差較大,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以免出汗太多而損傷津液,陰傷導至肝陽上亢,氣逆亢進,引起情志和消化方面的疾病。散步、行山、瑜珈等運動可以放鬆心情,十分適合雨水節氣。

作息方面,春天陽氣開始生發,白日漸長,萬物開始復蘇。我們亦不要貪睡,應晚睡早起,利用陽光增強體內陽氣,有利於肝氣升發,以驅散冬天的寒氣和濕氣;肝、膽經的休息時間為晚上11時至凌晨3時,建議晚上11點前就寢,早上6點後起床,身體才能自我修復及排毒。

2. 健脾

脾臟有喜温燥、惡寒濕的特性,雨水節氣帶來降雨,隨之而來則是脾臟最為惧怕的寒濕之邪。當寒濕困脾,脾臟無法運化水濕,就會引起大量濕邪聚集而出現頭身困重、浮腫、大便溏稀等症狀,因此飲食上就更要避免生冷之物。

在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中,肝木克脾土,而春天本來就是肝旺的季節,所以在選擇食材時應盡量抑肝扶脾,以避免肝氣過旺侵犯脾臟。肝在味為酸,脾在味為甘,我們可少吃酸味,多吃甜味。甘味食物包括大棗、淮山、蓮子、甘蔗等,烹飪時可多放這些材料。

3. 補肺

雨水是流行感冒多發的時節之一,邪氣經常通過皮膚及毛孔去侵犯人體。肺臟主管皮膚毛孔,皮毛的抵抗能力強弱,取決於我們的肺氣充足與否,類似現代醫學所講的免疫力。在雨水節氣按揉以下三個肺經要穴,有助增強肺氣,提升抵抗力:

補肺三大穴位

1. 雲門穴

雲氣所出之門,意思是肺氣由此而出。此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我們可以在早上將手掌放在胸大肌與三角肌之間,輕輕拍打,逐漸增加力度,直至微微發熱,左右交替各200下。

2. 太淵穴

太淵是肺經的原穴,位於腕掌側橫紋橈側,按在此穴上可以摸到橈動脈搏動。我們可以用拇指㧒摩大淵穴兩至三分鐘,按至有痠脹感即可,雙手交替按摩,每天2-3次。

3. 魚際穴

魚,魚腹,指大魚際(拇指球肌群)所形成的隆起;際,指邊緣。此穴位於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有止咳喘、利咽喉的作用,咳嗽不止時,用拇指按壓魚際穴大概一到三分鐘,就能起到止咳的功效。

雨水時節忽冷忽熱,建議大家不要過度減衣,中醫理論認為寒濕之邪多由下半身入侵人體,因此需要重視下半身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原則,做好下肢的保暖工作,就能預防春季疾病入侵。

博愛醫院蕭智揚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