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食滯易出現腹脹噁心便秘 附9款中醫推介消滯茶飲及食療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新年期間,相信每家每戶都會有不少的聚餐,各式各樣的過年食品讓人垂涎欲滴。但如果在短期內進食大量高熱量、高糖份的食物,就會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的症狀,中醫稱為「傷食」。常言道「少食多滋味,多吃壞肚皮」,過度飲食會導致食物在腸胃內積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產生食滯。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譚詠欣中醫師

食滯的表現主要包括食慾不振、腹脹噁心、泛酸、便秘,舌苔厚膩等症狀。如果聚餐時飲酒過度或進食熱性食物太多,還會導致濕熱內蘊,亦即是常說的「上火」,症狀為面瘡、口瘡增多,口氣大及大便黏膩等。如果出現嚴重嘔吐腹瀉,則可能是食物中毒,請儘快求醫。

中醫師推薦四大消食方法

一、去脂消食茶

作用:消滯開胃,行氣健脾,適用於進食過多麵食及肉食後的食滯。

材料:山楂15克,麥芽20克,陳皮2片。
做法:將以上藥材加適量水,浸泡10分鐘,然後煮約30分鐘即可,每日飲用1-2次。
禁忌:孕婦及哺乳期禁用。

二、蘿蔔排骨湯

作用:消食導滯,適用於脾胃實熱型的食滯。
材料:蘿蔔500,排骨500g,枸杞15克,紅棗5-10粒,生薑3片。
做法:將排骨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以去血水,及後撈出備用。將蘿蔔洗淨,切成塊狀。將所有食材加適量水,煮約2小時。完成後加鹽調味即可。

除了消食導滯,也可在餐後配上普洱茶、酸梅湯解膩。餐後一小時後進食水果,如柚子,幫助運化水谷,潤腸通便。

另外,也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穴位按摩,幫助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減輕腹部不適。以下穴位有助健脾和胃:

一、神闕

位置:於肚臍的中央處。
作用:溫中補氣,健脾和胃,適用於脾胃虛寒、消化力低下所導致的食滯。
方法:將雙手搓熱,疊放肚臍順時針摩腹,每次約5分鐘,飯後或每日1-2次。

二、足三里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膝蓋下三寸,腓骨前緣外側。
作用:保健和胃,散寒化濕,適用於脾胃實熱型的食滯。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穴位,因為實證故力度可以較重,每次約3分鐘,每日1-2 次。

此外,過年期間應該避免葷多素少,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用茶水,配合餐後散步,以助消化。如食滯症狀持續不退,應及時就醫,以免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
《資料獲博愛醫院譚詠欣中醫師授權轉載》

博愛醫院譚詠欣中醫師

相關閱讀:節日假期後小朋友食滯腸胃不適?中醫教3招辨認 附10款消積食譜

相關閱讀:中秋食滯易出現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中醫教煲3款茶飲袪濕健脾消滯

相關閱讀:兒童健康|過年大吃大喝小朋友易食滯 中醫推介4大消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