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24節氣|必睇大寒四大養生要點 附6大大寒食療推介
終於來到一年中最後的節氣—大寒了,大寒是冬季的尾聲,亦是氣溫最寒冷的時候。同時,過了大寒之後,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一個新的循環再次開始。然而大寒與立春相交接時,陽氣開始萌生,因此在生活作息、飲食上也應順應季節的變化和現時天氣、環境的變化而稍作改變。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黃凱雯中醫師
大寒四大養生要點
1. 宜保持足部溫暖
大寒時節溫度寒冷至極,風寒之邪繼續肆虐,俗語話「寒從足起」,大寒時應加強注意足部的保暖。愛美的女士們要注意雙腿的保暖、少穿短裙短褲,以防寒邪入侵,寒邪容易引起腰膝酸痛、手足冰冷、腹痛泄瀉,又或引致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病的發生。
此外,陽氣較虛、經常手足不溫的人士可配合泡腳,以祛寒通絡,並有助溫補腎陽。可適當加入藥性溫熱的中藥如生薑、花椒等於水中略煎後放置稍涼時泡腳,水溫宜在40℃左右,水量宜浸過腳踝部。注意,泡腳時不宜過飽或過飢,浸泡時間宜控制在20-30分鐘之內。當感到全身溫熱、額頭微有汗出即可。糖尿病併具有周圍神經病變者不宜長時間泡洗,因為皮膚感覺減弱對水溫不敏感,建議由家屬測試水溫或者溫度計測試水溫在40℃左右為佳。
2. 宜保養肺臟滋潤
大寒時節,風寒之邪容易侵犯肺臟,引起上呼吸道症狀。另外從內陸來的北風內氣候特別乾燥,空氣中缺少水份,此時燥邪容易引致口乾、咽痛、煩躁、大便乾燥,甚至便秘等情況,因此在飲食上注意少進食煎炸食物,宜以溫補滋陰為原則。
食療上可選取冬棗、冬甘蔗等。中醫認為冬棗性平味甘,具有益心潤肺、健脾胃和養血安神的作用,可舒緩燥邪引致的不適。另外冬棗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而冬甘蔗則含有大量的鐵、鈣、磷、錳、鋅等微量元素,其中鐵含量最高有助補血,中醫藥典中亦指甘蔗能治消渴,並能潤燥,還具有清熱、補肺益胃的作用,適宜於乾燥時節食用。但甘蔗糖份較高,大家要適可而止,糖尿病患者則不宜食用。
3. 進補宜適可而止
來到冬季最後一個節氣,或許大家會想把握最後時機進補,但保持身體陰陽平衡同樣重要。而且冬天氣溫低,人體保暖所需能量相對較大,因此進補調養對加強我們的抗病能力很重要。適逢大寒與立春相交接的時段,陽氣開始升發,若進食過多溫熱藥物或辛熱食物,容易耗傷體內陰津,嚴重可導致火從內生。因此進食溫陽食物的同時,宜加入養陰養血的食物,並且份量要適可而止。
4. 宜注意氣溫反覆變化
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大寒節氣理應寒冷至極,但根據近年天氣實況,往往在大寒前氣溫已開始回溫,或者忽冷忽熱。雖然寒冷天氣對很多人會帶來不便,但寒冬仍有它存在的意義。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指出我們在冬天若未能充份斂藏精氣(精氣指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新一年可導致陽氣收藏不足,大大降低免疫力。另一方面,溫暖的氣候是病毒的溫床。因此,日常中我們應小心謹慎,注意反常天氣的變化,同時要增強抵抗力,避免傳染病的大流行。
大寒養生兩大食療推介
1. 雪耳蓮子紅棗茶
大寒天氣寒冷乾燥,容易出現咽乾、乾咳少痰等情況。而此食療中的雪耳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作用。另外蓮子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固澀止帶,養心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冰糖可潤肺和胃,化痰止咳。全方十分適宜冬季食用。
材料:
雪耳2朵 、蓮子8粒(去芯) 、紅棗6粒(去核) 、水3杯、冰糖適量
做法:
1. 蓮子洗淨,用水浸約2小時後連紅棗洗淨。
2. 雪耳洗淨,浸軟去蒂,剪成小朵。
3. 蓮子加水煮約 30分鐘,加入雪耳及紅棗再煮30分鐘,最後放入冰糖煮溶即成。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放冰糖及宜減少紅棗。
雪耳宜用溫鹽水浸泡,可去除雪耳中的部分保鮮劑。
2. 螺片淮杞煲老鴿湯
此食療中的螺片具有滋陰補腎、潤肺養肝的作用。鴿子可補肝腎、養氣血。淮山有益氣養陰、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枸杞子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桂圓肉可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氣陰兩虛所引起的口乾舌燥、氣短眼矇、皮膚乾燥等情況,而且能同時補肝腎,養氣血,滋陰潤肺,是大寒時節養生的好選擇。
材料:
乾螺片80-100克、淮山20克、枸杞子10克、桂圓肉15克、老鴿1隻、豬瘦肉160克、薑1片、鹽適量
做法:
1. 豬瘦肉洗淨,老鴿移除內臟洗淨,一起汆水。
2. 乾螺片用水浸軟備用。
3. 瓦煲裝清水用武火燒沸後,放入全部材料,煲2小時後加入鹽調味即可食用。
溫馨提示:
如有對海鮮如螺片等過敏者,可加入紫蘇葉4-8克,加強解魚蟹毒和抗敏感的功效。
注意紫蘇葉需要後下,即約關火前10分鐘放入,以免減弱解毒、抗敏感的效果。
《本文資料獲博愛醫院黃凱雯中醫師授權轉載》
相關閱讀:大寒廿四節氣|中醫教你兩大方法活血、暖身|附溫補食材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