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大節聚餐|小心五類最易食滯食物 附三大食材消滯及消滯貼士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秋冬佳節將至,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不少人都會選擇打邊爐應節。但如果進食過量、過急,或吃了難消化的食物,就會產生飽滯感,俗稱「食滯」,或見脘腹部不適,如肚脹、肚痛、嗝氣、反酸、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等。火鍋時,哪些食物最容易導致食滯情況?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消食?怎麼吃才能更易消化?選擇火鍋湯底時要按體質嗎?本文將會一一剖析。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林集美中醫師

從中醫病機角度而言,飲食不節導致食積停滯中焦,氣機不暢,脾胃運化升降失常,上下不通,故覺脘腹脹滿;胃失和降,濁氣上逆,所以呃氣、反酸、嘔吐;腸腑傳導失職,則見洩瀉或便秘。

最易食滯五大類食物

1. 高脂肪

比起蛋白和澱粉質,脂肪需更長時間消化。食物在胃腸停留得太久,便會令人覺得飽滯。因此,除了避免過食肥膩及油炸食材,例如和牛、五花腩、動物內臟、響鈴、生根、炸魚皮等,也要注意湯底和醬料中的高脂陷阱,如沙嗲、麻辣、豬骨湯底,麻醬、沙茶醬、辣油等。

2. 豆類

豆類屬高纖食物,且含不易消化的寡醣,需由大腸細菌進行發酵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氣體,容易令人脹氣。打邊爐中常見的豆腐、豆乾、豆卜都是黃豆製品,不宜多吃。

3. 醃製物

部分醃製品富含益生菌,適量攝取能維持腸道健康,不過也會短暫引起胃脹、排氣。想避免打邊爐時太快飽脹,需減少攝取泡菜、味噌、酸菜、泡椒、腐乳等食物。

4. 乳製品

亞洲人較其他人群更易有乳糖不耐症,食用乳製品可能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排氣甚至嘔吐等不同程度的反應。如果你平時喝牛奶有這些症狀,便需注意乳製品攝取量,如芝士片、芝士腸、芝心丸、牛乳湯底、芝士火鍋、奶茶等。

5. 飲料類

含氣體的飲料如汽水、梳打水、啤酒,進入胃腸道後會釋放出二氧化碳。當大量氣體積聚,胃腹內壓力就會增加。且這些飲料多含人工增甜劑,難以被人體消化吸收,都可引致飽滯感。

圖片來源:freepik

三大食材為消食化滯好幫手

1. 白蘿蔔

又稱「萊菔」,《本草綱目》曰其能「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其性味辛、甘、平,有消食化積、降氣除脹之功,尤能改善食積氣滯所致脘腹脹滿、呃氣反酸。

2. 薑

《本草備要》指生薑「暢胃口而開痰下食」,其性味辛、溫,能溫中止嘔,又可止魚蝦蟹毒。海鮮鍋中可放幾片薑同煮,飽膩大餐後也可喝一杯薑茶以紓緩噁心、胃脹、胃痛的症狀。需注意體質偏熱者,症見怕熱大汗、易流鼻血、生痱滋、口乾口苦、大便乾結需慎用。

3. 茶

《本草備要》曰其能下氣消食,「解酒食油膩燒炙之毒」。飽餐後半小時飲用熱普洱茶、麥茶可助解膩,但不宜過濃,以免刺激腸胃。不喜喝茶者也可用山楂、麥芽焗水溫服,消食開胃。

圖片來源:freepik

防止食滯小貼士

1. 打邊爐、食放題時狼吞虎嚥,使飽腹感延遲出現,覺得飽時很多時已進食過量,加重胃腸負擔。因此,吃飯應細嚼慢嚥,將食物充分研磨碾碎,幫助消化之餘,更易感飽足,有助控制食量。

2. 飲食時不要講話太多或走動,以免吞入過多氣體,加劇胃腹脹感。

3. 次序上先吃蔬菜,再吃肉類及澱粉,可增加飽腹感,避免過食,又可防止葉菜吸收過多鍋中醬料、油分,亦能減緩餐後血糖升高。

4. 飯後如覺飽滯,可散步15分鐘,也可圍繞肚臍以順時針輕輕按摩腹部,以助腸道蠕動。

圖片來源:freepik

邊爐湯底助養生

根據「藥食同源」的概念,許多食物既是食品也是藥品,一樣能夠防治疾病。以下根據不同體質推薦幾款湯底,讓你在大快朵頤之餘也能保健強身。

1. 一般體質

湯底:皮蛋芫荽冬瓜湯、蕃茄薯仔湯

邊爐常食的牛羊雞肉皆性溫,久煮愈加燥熱,加之調料大多辛香,故打邊爐易熱氣。皮蛋滋陰清熱,芫荽開胃消食,冬瓜清熱利水,番茄生津止渴,薯仔調中和胃,這兩款湯底性味平和,味道清甜可口,一般人無明顯體質偏性可食用。

2. 熱底

症狀:怕熱大汗、易流鼻血、生痱滋、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小便黃赤

湯底:竹蔗茅根粟米湯

竹蔗潤燥止渴,茅根清熱涼血,粟米調中和胃,適合體質偏熱的人。

3. 寒底

症狀:怕風怕冷、手足不溫、面色蒼白、大便溏爛、小便清長

湯底:胡椒豬肚枸杞湯

胡椒溫中散寒,開胃醒脾;豬肚微溫,補中益氣;枸杞平補陰陽,適合體質偏寒的人。

註:各人體質不同,如有傷風感冒、過敏體質、長期病患如三高、痛風等,不宜經常打邊爐。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註冊中醫師或醫生。

《本文獲博愛醫院林集美中醫師授權轉載》

博愛醫院林集美中醫師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