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天氣寒冷或引致急病病發 4類人要注意 附小寒暖身食材
入冬後氣溫再進一步變冷,小寒是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醫理論中,小寒節氣是陰氣偏盛的時節,因為陽氣已經退藏而陰氣逐漸增長。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體陽氣,所以此時身體的陽氣較為虛弱、陰氣相對旺盛,此時若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風寒而出現傷風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相關的症狀。寒邪亦具有凝滯的特性,寒凝氣滯則血停,可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出現手腳冰冷、誘發心血管疾病、各種關節肌肉疼痛等疾患。因此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保暖和增強身體的陽氣。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 黃凱雯中醫師
冬季天氣寒冷時為大部分急性病發高峰 四類人士需謹慎作息
1.冠心病患者
天氣寒冷時,人體血流速度相對減慢,影響血液供養全身器官,並容易成形血栓。因此為促進血液循環,冠心病患者可多喝熱飲、穿著足夠衣物、適量的鍛煉運動、午後曬太陽等。
2.高血壓患者
隨著冬季氣溫持續下降,血遇寒則凝,且寒主收引,可加劇四肢遠端微細血管痙攣,引起血管收縮。隨之出現血壓的波動,或增加腦血管的壓力,使部分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頭痛、頭暈的情況,嚴重者可誘發中風的發生。建議高血壓患者密切留意血壓水平,每天定時自行監測血壓指數,必要時就診。飲食方面建議低鹽飲食,因鈉可加重腎藏負擔,引發血壓增高、誘發心血管疾病,故建議每天食鹽量於3-6克範圍內。
3.腸胃功能虛弱者
當我們受寒時,寒邪除了喜愛侵襲人體的呼吸道外,亦常直侵胃腸道。若冬天飲食不節,譬如喜吃辛辣暖胃,可能引發胃酸倒流的機會。而中醫有寒冷主收引、寒凝氣滯血停,不通則痛等理論,提出寒邪可導致腸胃氣機不利,而食積、寒冷食物可加重胃痛、腹瀉等傳導失司、氣滯而痛等問題。類似於腸痙攣、胃抽筋等西醫疾病。因此腸胃功能虛弱者於冬季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進食生冷、苦寒食物,以免損傷腸胃。
4.高血脂患者
大多數人喜歡在冬季進補,如進食很多牛肉、羊肉、動物內藏等高脂肪食物,容易導致高血脂人士膽固醇再進一步升高,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因此吃高熱量食物、進補等宜適可而止,注意避免因大快朵頤而加重身體的負荷。
小寒節氣日常養生小貼士
1. 食療上以補脾益腎為主。中醫理論主張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可通過補脾益腎提高人體生命動力,幫助我們適應嚴冬氣候的變化。例如進食羊肉、紅豆、核桃仁、紅棗、栗子等。
2. 在小寒節氣時,可以適量飲用溫熱的飲品,如生薑茶、紅棗湯等,以暖胃、暖身,有助增加身體的陽氣,並促進人體血液循環。
3. 冬季的作息時間宜早睡晚起,可避免清晨日光未充足時的低溫和冷空氣,早起時老人家需緩慢暖身起動,防止寒邪侵襲人體。運動鍛煉宜在午後進行,避免早上氣溫偏低造成冠狀動脈痙攣、形成血栓等誘發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臨近小寒節氣時為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峰時間,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多加留意家中長者和三高人士的身體狀況,更要關心鄰近獨居長者的狀況,避免遺憾事情發生。如有任何疑問,請向中醫師查詢。
《本文獲博愛醫院黃凱雯中醫師授權轉載》
相關閱讀:小寒 | 冬天做運動中醫有4大提醒 附煲3款養生糯米飯食譜
相關閱讀:小寒|孩子適合吃臘八粥或糯米飯嗎?附有補腎、補氣益血食療推介
小寒2款湯水食譜
相關閱讀: 小寒|中醫教煲湯水及甜品增強兒童抵抗力 必吃一種食物助健脾
按圖即睇「小寒」宜喝湯水:
「小寒」宜喝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