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家歷史助深化認識文化發展 應繼續將歷史遺產傳承下去
九月下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四川地區考古新發現的文物。他們是距今2,600年至4,500年的青銅器丶陶器丶金器及玉器等珍貴的歷史遺產,其中最叫我好奇的是那些看似外星人面孔的青銅及黃金面具。
本文作者: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張富華校長
還記得前陣子我身在成都參觀三星堆遺址博物館,見到那些文物時,頓時有種好像穿梭時空回到過去的感覺,我感受到當時古蜀的社會、生活及宗教文化的發展情況。 博物館裏有很多遊人,大部份人都是喜歡那些具特色的展品,並在展櫃旁跟文物「打卡合照」,以證到此一遊。令我欣賞的是,我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博物館參觀。或許,對較年幼的參觀者來說,他們不太懂得展品的來源、價值或歴史意義,但有不少家長停留在展品前細看簡介的文字,然後透過互動,向小孩們講解展品的故事。在我眼中,父母培養下一代的求知欲,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從教育的角度看,參觀博物館的體驗是重要的戶外學習活動。 我校每學年也特設「青中博物館日」,透過認識文物本身的故事,除讓學生學習文化歷史外,也能幫助他們建立保育的觀念及欣賞人類自身文明的正面態度。
在讀大學的時候,我開始真正接觸考古學。本身喜歡歷史科的我,能以考古學的角度去認識文化發展,以「了解過去、認識現在、改善將來」學習歷史的態度,加深對一個文化的了解,的確是十分有趣的事。 學習考古學,不但訓練了我的閱讀及分析能力,也學到如何發掘文物。在浩瀚歷史的煙雲中,我嘗試與他們「對話」,同時也培養了學習新事物的興趣,這有助我在擔當不同類型的工作角色時,發揮不同的能力。我十分鼓勵青年學習歴史知識,除可了解一國家的文化,也能以「借古鑑今」的精神,幫助建立良好的世界觀,加強正面的人生觀。
現代的考古學是一科多元化的科目,其學問混合了語文、生物學、化學、數學、物理、歷史、文學、地理,視藝、宗教,以及不同AI科技的應用,叫發掘文物古蹟的過程,更準確及有效。 相信今天學生們在學習路上,以「文中有理,理中有商」及發展不同共通能力的情況下,無論他們攻讀什麼科目,只要好好運用所學習到的知識,將來也可在考古學的領域上作出貢獻。
人們知道過去,就學會懂得珍惜現在。站在歷史長河之中,文化當繼續傳𠄘。在全人教育的基礎下,願我們的下一代多了解國家的歴史和文化,把不同的形式的「遺產」好好的保存下去。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張富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