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生鏽的脂肪」多喝易致癌?專家破解坊間對牛奶7大迷思
近期有台灣報道稱牛奶是「生鏽的脂肪」,引起民眾擔憂。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根據相關大學院校學者及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的說明,在Facebook彙整牛奶常見7大迷思,強調牛奶是先人傳承數千年並為公認富含營養的食品,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人每天早晚各攝取一杯奶(一杯約240毫升),以補充蛋白質、鈣質等營養。
對「牛奶是有益健康」有疑問是可以的,不過也別道聽途說,不深究箇中真偽啊!(按圖了解)
1. 牛奶的脂肪是生鏽的脂肪?
媒體引用某些專家飲食法的資料,指稱牛奶經過均質及加熱會破壞脂肪導致氧化,並稱其為「生鏽的脂肪」。然而,實際上均質目的是讓乳脂肪均勻懸浮於牛奶,加熱則能使微生物及酵素失去活性,此有利於牛奶成分及風味穩定,也避免乳脂肪黏附於容器或管線所造成的浪費及污染,進而成為消費大眾重要的脂肪來源。若捨棄均質及加熱,牛奶對國民健康的效益則侷限於產地周圍。此外,加州大學研究表示,均質化反而降低乳脂肪氧化。若仍對此有疑慮,亦可經由測定牛奶的TBA值(硫巴比妥酸價)來判斷乳脂肪的氧化情形。
2. 牛奶導致癌症?
環境充斥誘癌物質,癌症是否與某食品有明確相關性,需要多方研究證實。僅以人類攝取牛奶的差異進行統計,難以證明誘癌物質只來自牛奶。每一篇癌症研究都值得尊重,然而因少數研究而忽視牛奶數千年做為優質蛋白質的貢獻,實在過於偏頗。牛奶亦含有豐富維他命A,具有保護黏膜、防止誘癌物質侵入之效果。
3. 牛奶導致乳糖不耐症?
攝取牛奶時,其中的乳糖可能導致消化異常,這是因腸道中缺乏乳糖分解酵素所致,此症狀受到先天遺傳及後天影響。一般人漸進提升牛奶飲用頻率即可能避免發生。若是先天缺乏乳糖分解酵素的人,可選擇乳糖分解牛奶製品(如:低乳糖乳或發酵乳)以補充營養。
4. 牛奶導致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與鈣質、鈣磷比、飲食均衡、光照及運動有關,指稱牛奶是肇因過於偏頗。現今多數研究仍支持攝取牛奶對骨骼健康具有正面效益。
5. 牛奶導致過敏症?
許多食品皆可能引發的過敏症狀,此受到個人遺傳背景及環境因素影響,怪罪於牛奶實在過於偏頗,且目前可利用加工技術(如:酵素分解)降低牛奶過敏原。(補充:以乳牛育種選拔的方式亦可降低過敏症,如A2牛奶)
相關文章:兒童身高|牛奶早上喝 不及這時間喝更好?原來這是骨質成長時段
6. 牛奶酪蛋白難消化?
實際上成人的牛奶消化率達96.6%。
7. 牛奶含有抗生素與生長激素?
實際上台灣不允許在乳牛身上使用生長激素,因此不會影響牛奶,且抗生素也僅供乳牛疾病治療使用並需要遵守停藥期規範,乳品工廠對於進廠的牛奶均具有嚴格的抗生素檢驗,為自家品牌鮮乳的品質把關。
如何分辦食安謠言?
農委會最後呼籲,不僅是牛奶,其他食品也同樣經常面臨食安謠言,聰明的消費者不應道聽途說,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而是應該實事求是。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特別闢有「食品安全資訊網-闢謠專區」,整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漁業署的食安專區,當民眾遇到似是而非的食安問題時,都可上闢謠專區尋求正確答案。
【延伸閱讀,更多食物迷思】
全脂奶|比低脂奶脫脂奶更有益!別怕致肥 一原因反有助控制體重
早餐|孩子上堂不集中?6款高熱量食品早上別吃 穀麥比煙肉更糟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