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傷 竟說不用通知爸媽?遇上3種情況 代表對父母已感失望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一條大魚放進有很多小魚的水池裏,大魚在裏面天天吃小魚,過的很愜意。等過了一段時間,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這條大魚,讓它不能再活動自如。一開始,大魚還是見到小魚就往上撲,但毫無意外地它被外面的玻璃瓶擋住了。大魚一直撲,一直被擋。慢慢地,它就減少了衝撞的次數,到最後任由小魚在周圍遊,也不再有反應。
後來,科學家把大魚外邊的玻璃瓶去掉,大魚直接沉到水底,一動不動。哪怕小魚撞到了它的身上,它也不會張開嘴巴去狩獵。最終,大魚被活活餓死。
很多人說,這大魚也太笨了,魚都撞身上了都不知道張嘴。其實,害死大魚的不是笨,而是曾經體驗過的無力感和已經習慣的思維定性。
就像我們人,我們下意識做出某個行為反應時,最大的影響可能並不是理智的分析,而是曾經對類似事件的經歷和感受。哪怕你明知道,怎樣是正確的,不應該哪樣。尤其是孩子,在很多事情上的下意識行為,體現着父母平時的養育方式。
如果孩子第一反應是這樣,那就說明你把孩子養得很好。
相關文章:「3句話」千萬別說!日本媽媽分享養育秘訣 教出子女都是高材生
01
當孩子被老師批評時……
當孩子不小心損壞東西、做錯事時……
孩子的第一反應是:
嗚嗚~我好難過/生氣/害怕,我要回去告訴我爸媽,他們肯定會幫助我的。
這說明,孩子很有安全感,無條件地信任父母。應題一些,就是你把他養得很好。
但如果孩子,遇到困難,或在外邊受傷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告訴家裏,而是感到害怕,想辦法隱瞞。
千萬不能讓我爸媽知道,不然又要捱罵了!
那就一定要注意了。反思下平時對待孩子是不是問責太多,幫助太少,批評、教訓太多,安慰理解太少。
周末帶孩子們到公園玩,公園有一個淺淺的石頭河,孩子們都喜歡在河邊撈魚、撈蝌蚪。玩了沒一會,就有點曬了,我去叫CC的時候,發現他們幾個圍着一個小朋友。我走進一看,嚇了一大跳。有個小朋友腿被劃了很長一個大口子,目測有十多厘米。地上已經流了很多血。
我一看就急了,我說哪個是你媽媽呀?趕緊叫她帶你去醫院包紮一下吧。那個小男生居然說「不行,可千萬別讓我媽知道!阿姨你可別大聲嚷嚷了,別把我媽引過來」。明明疼得要命,第一反應卻是該怎麼隱瞞。瞧得我真是心酸,這孩子得多「怕」大人,才不敢說啊。
雖然說,孩子幹了壞事兒、錯事兒,咱們大人都會忍不住數落。但是你的數落是純粹發泄、還是含着心疼的抱怨,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上周CC有天跟小夥伴去廢墟里探險,結果踩着個釘子,流了點血,倒是沒多深,她又皮實,歇了下就接着玩了。但回來後,還是跟我們說了,腳還是疼,C爸一看說趕緊去打針破傷風吧,那地兒特別髒,萬一還是鏽釘子呢。大晚上,我們把她倒騰到醫院,掛號、排隊、打針。
一通操作我也忍不住吐槽她,「你看你這倒黴孩子,哪危險你跑哪兒玩,光給你老孃找事兒」。CC聽完也是嘿嘿嘿得傻樂,嬉皮笑臉說「媽媽辛苦啦」。CC這樣子也叫有點有恃無恐,她知道就算說了,我們也就是埋怨幾句。
一個信賴父母的孩子,眼睛裏會有狡黠的光。因為她明白,父母的主旋律還是愛,偶爾吼兩嗓子、訓幾句、批評幾回,那都是伴奏。但如果你把伴奏表演成主旋律,孩子就會覺得不對味兒了。這時候無論你是嘮叨他、嚇唬他、還是揍他,都不能阻止孩子下次不敢做,只會讓他做了不敢跟你說!
要是再過分點,因為摔個杯子、碰壞同學的手錶、弄丟了零花錢……小事都得數落一頓,那孩子最後覺得自己還不如幾百塊錢、幾個鍋碗瓢盆重要。所以,想要保護孩子的安全感,就需要父母從小事上閉嘴。
所謂成長,不是孩子不作妖、不犯錯了,而是,父母能心如止水面對生活中的插曲了。這就是父母的修煉。
相關文章:孩子狂喊叫他「冷靜別哭」傷害雙倍上!這5話倒能讓他們逐漸平靜
02
當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時……
當孩子被欺負時……
當孩子受到委屈、冤枉、傷害時……
孩子的第一反應是:
哼,太欺負人了,我回家就告訴爸爸媽媽,他們一定會相信我的。
這說明,孩子平常被認真對待,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力量。
但若是,孩子受委屈、欺負,有了心事,第一反應不是告訴你,而是:
算了,反正跟爸媽說了也沒用!
那就證明你不僅沒有賦能,反而還給孩子傳遞了負能量。因為「反正」的出現,代表期待別人做一些事,卻害怕得不到。「反正」前說得是反話,後邊跟着的才是期待你做的事情。(包括「隨便」也是,孩子並不是真隨便,只是通過隨便表達自己的不滿)孩子用最無所謂的語氣,說着最在乎的事情,誰懂啊,家人們?
當期待一次次落空,感受一次次被忽視,孩子有事兒就不想跟你說了。他也知道不能從你這賦能了,直接降低期待,用「反正」來表示不滿。聽着氣人,好像孩子非要跟你對着幹。但其實,字字求的都是關注。
所以啊,孩子事無小事。當孩子跟你分享時,不要嫌煩,更不要頭都不轉地「嗯~嗯~」敷衍,小事上你敷衍孩子,那大事上孩子也會欺瞞你。
學會認真的且不帶評判的傾聽,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就像你和朋友、姐妹之間的分享和吐槽,道理少講一點,對錯少評幾次,也沒啥。孩子不會長歪,世界不會崩塌。事情不嚴重,聽聽就好,孩子說了也很可能就過了。事情嚴重,必須重視,該撐腰撐腰,該解決解決。生活嗎,本就是一個又一個問題等着我們。
當親子之間的信任之橋和情感鏈接建立穩固,教育也會變得簡單起來。越長大越發現,一個有父母撐腰的小孩,是多麼幸福,有力量。來。
03
當孩子被要求要妥協時……
當孩子被迫要退讓時……
當孩子被要求你是女孩子/男孩子,必須要怎麼樣時……
孩子的第一反應是:
不!憑甚麼啊!我才不……
而不是:
好吧,行吧,就按你說的來吧
說明,平常孩子的想法被尊重,孩子有很強的個人主觀和權利意識。
雖然,有天生性格軟糯,別人說啥都行,自己就圖個省心的孩子。但大部分的小孩,都是有極強的個人情感的,自己的意見沒人理會感覺不舒服,權益被侵犯時會感覺不開心,被孤立的時候會難受。
但為甚麼,有的孩子可以立馬對不公平的待遇說不,有的孩子卻習慣性順從,哪怕自己並不願意呢?因為不會,也不敢拒絕。有的是父母嚴格的管教、說一不二的作風,讓孩子覺得沒有掙扎的空間。反正怎麼反抗也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都得隨了父母的願,真叫起勁來,孩子哪是大人的對手呢?
有的是父母假民主。說着讓孩子自己做主,但卻在孩子說出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決定時,不停地否決:
不行,肯德基都是垃圾食品沒甚麼營養!吃點別的!
說着我不管,你自己看着辦就行,卻在孩子做完之後,不停地對結果進行挑剔:
你看你自己買的衣服多難看,小姑娘不是灰就是黑,一點不精神!
說着你自己對自己負責,卻總是對孩子行為橫加干涉:
下雨天穿白鞋,那還不濺的都是泥點子,腦子怎麼想的?
當一個孩子需求被忽視的次數太多,想法被否定的太多,他就懶得再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一個習慣向父母妥協順從的孩子,將來面對他人也會無底線犧牲自己的權益。
越妥協,越不被尊重。
所以啊,做父母要時刻保留一份警覺,你要永遠記住:當父母的「自我」越強烈時,孩子的「自我」就會被打壓的越弱。多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多些尊重,少些控制,隨時準備好被反駁和挑戰。
姐妹們,扎心的說,一個孩子可以走向成熟,這中間一定是踩着父母過去的。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生;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兒子沉迷打機 父母休學讓他每天強制玩16小時 3日後見驚人成效
你也是這樣?網民列典型亞洲父母4大特徵 家長睇到有共鳴又心虛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