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初接觸兒童遊戲治療訓練 把握心理更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
鄺女士分享了當初接觸遊戲治療訓練的契機,透過運用學習所得,了解孩子所需及特性,學懂了如何與孩子相處。
資料授權:鄺詠嫺 家庭動力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兒童遊戲治療訓練
為學習治理孩子行為 初接觸遊戲治療訓練
很多人都以為我是因工作的需要而接受遊戲治療訓練,其實我認識遊戲治療遠早於我踏上專業之途。一切從我孩子出生談起,他是一個會「夜驚」的孩子,睡致夜深時會突然大哭,並且哭得很凶,有時還尖叫踢打,你越想安撫他,他越掙扎,怎樣也無法安靜下來。明天醒來卻沒有任何印象,此情況持續了三年之久。在他出生首三年我沒有一天能安然睡覺,在我心中他是「小魔怪」。加上他對某些食物嚴重過敏,形成偏食的習慣。幼小的他性格極為固執,無論在飲食或在行為上都堅持已見。每天要花數小時喂食,又費心力去處理他的行為問題,確實令我很困擾。
記得有一次帶他到公園玩,離開時他很不捨,不停地大叫,還在地上打滾;當我想抱他時,他卻不停地踢打我,引起周遭人的注意。他人用奇異的眼光看我,不斷評論孩子的行為,令我十分尷尬;最後唯有等他哭至無力睡著後才能抱他離開。在我心中有無數的疑問,總覺得他有問題,卻不知問題在那裡?恰巧劉雪霞女士,開設兒童中心遊戲治療課程,於是我抱著學習如何治理他心態去參加課程。
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遊戲治療,不獨是學習一些理論和技巧,原來它是學習如何與孩子建立關係的方法,良好的關係在於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要及如何回應。溝通是建立關係其中一個關鍵,父母用甚麼眼光去看待孩子也很重要。我們聚焦於孩子本身,還是問題;著重了解及接納孩子的感受,而非矯正或用道理去說服他。原來要整治的不是他,是我——這位母親!於是,我明白過往做得不好的之處,以下兩個方法是我在孩子成長中最為受用的。
反映感受可減輕孩子焦慮
小孩子因言語表達能力有限,在情緒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根本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唯有用激烈的行動來表達不滿,所以回應孩子的感受,有助穩定孩子的情緒。
以上面情況為例,突然作出轉變,令小孩產生焦慮(其實成人也會如此),孩子需要一些心理準備,給予預告,孩子便可減低焦慮而作出適當的回應。另外,我只是不停說要走,告訴他不可以撒賴,這是不應該等。根本沒有顧及他的感受,若我能回應「你玩得很高興,不捨得離開!不過,下星期我們可以再來這裡。」這樣他便不會太過失落,因為媽媽明白他的感受,並且幫他將不能表達的情緒說出來,明白當下自己的感受,也讓他知道再有機會來這裡玩,不用擔心機會消失。之後,在相同情況下,我運用了反映感受,他只是說不想離開,但願意接受我抱,哭了少許便乖乖地走。
設限助孩子作出正確決擇
許多父母都會定立很多規則去限制孩子的行為,希望他們能達至自己心目中的標準。但這裡所指的設限,不是這個意思。設限的目的是提供孩子一個學習自控的機會,藉由自己作出選擇,且體會承擔責任。我孩子喜歡在街上追逐,他經常跑在我前頭引我去捉他,這令我非常煩惱。體能上我既追不到他,又生怕他發生意外,可是無論說多少遍,他還是這般。
放是我運用設限告訴他,「你很想和媽媽玩追逐的遊戲,但是街道上不可追逐;你可以在公園和我玩追逐。」設限的重點是要先反映孩子的感受或渴望(想和我玩),然後說出限制(不可在街上追逐)及提供一個可以被替代的行為(在公園可以)。如果,孩子堅持,你可以堅定地說多兩遍,他應該會知道如何作出決擇。之後,他也再沒有在大街上亂跑,只告訴我他想做甚麼。
遊戲治療的訓練幫助我學懂與孩子相處,明白如何與他溝通及訓練他自己做決定及承擔責任。所以在數年前我重新修讀遊戲治療課程,希望幫助更多的父母及孩子。
《本文獲家庭動力 Family Dynamics- We Care . We Connect- 授權轉載》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我與兒童遊戲治療的相遇」】
作者簡介:鄺詠嫺 @ 家庭動力
家庭動力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兒童遊戲治療訓練
鄺女士,從事婚姻及家庭治療五年。有三年的時間在不同小學作家庭輔導,主要負責家庭輔導、帶領SEN 學生小組,主領有關管教的家長講座及工作坊等。曾處理自殘、欺凌及逃學的過案,幫助學生及家長處理情緒及作出有效的援助。亦於中學家教會主領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認識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作出調整,陪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