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縫紉樂】小學生設計迷你旗袍 父子檔雞手鴨腳玩針黹
旗袍是中國傳統工藝之一,但愈來愈少新一代入行,恐怕這工藝會逐漸失傳。
有見及此,從事旗袍推廣十多年的旗袍收藏家袁建偉(Helius),由去年開始跟香港培道中學合作,舉辦旗袍設計(全港小學)邀請賽,藉工作坊讓小學生體驗製作迷你旗袍,提升他們對旗袍工藝的認識。今屆作品水平比去年為高,更得到Barbie贊助一人一個人偶,作為展示作品的模特兒之餘,更可當禮物讓參賽者帶回家。
攝影:倫星揚
旗袍收藏家袁建偉(Helius)原本想以出版書籍推廣旗袍文化,但怕形式沉悶,故向體驗式活動的方向發展。而香港培道中學的校服恰巧就是旗袍,校長張美華也希望這中國傳統手藝能傳承下去,便跟Helius合作,先在校內中二級舉辦為期一個學期的旗袍課程。中學生尚可完成整件旗袍的工序,但小學生還未能做到,所以活動從迷你旗袍起步,先讓他們認識旗袍結構,提升他們對旗袍工藝的興趣。
上一屆比賽還在試驗的階段,參賽者由度身、製作紙樣開始學習,但最後縫製的不是他們的設計,只是淨色的旗袍,所用的模特兒也只是不知名的人偶。汲取經驗後,今屆比賽簡化了前期製作的部份,紙樣由主辦單位預先準備好,重點放在旗袍的設計及縫製部分,讓參賽者把自己的設計從紙搬到布上,真正縫製出自己的作品。活動更得到Barbie公司贊助,每位參賽者會有一個人偶,作為模特兒之餘也能當禮物帶回家。今屆主辦單位收到900多份參賽作品,最後有21份進入決賽。
原來製作一件衣服真的不容易
要將一個為期一個學期的中二級課程,壓縮至一個幾小時的工作坊,莫說是小學生,對家長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梁太坦言:「在這個年代,衣服破了通常都會丟掉再買新的,所以很少做針線活。」她更慨嘆:「原來製作一件衣服真的不容易。」陳太則慶幸有培道中學的學生在場,憑着她們之前在課程所得到的經驗,幫助他們不少。
就讀小六的黃紫嫣同學當日獨自前來,也十分感激「師姐們」的幫忙。紫嫣的畫功不錯,設計以孔雀為題,圖樣頗適合旗袍。不過她最初以水彩在紙上繪畫設計,以為在布上的效果會一樣,怎知顏料都化開了,令她有點沮喪。不諳針黹的她,更全程大喊「不懂」,也一度想過放棄。幸好有助教指導,加上自己再努力嘗試,最後奪得季軍。
請半天假來體驗也值得
普遍認為媽媽的針黹較為優勝,但當日也有不少爸爸陪同子女參加比賽。王生跟女兒熹彤在過程中像玩闖關遊戲,每完成一個步驟都十分興奮,感到闖關成功。王生更非常用心把小旗袍燙直,好讓女兒更容易在布上繪圖。他很欣賞這個比賽,因為可以讓小朋友有機會學習針線活,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觸旗袍製作,認為為女兒「請半天假來體驗也值得」,更希望活動會繼續舉辦。
父子檔上場 爸爸笑稱:「一鑊泡」
有爸爸出席甚是難得,爸爸跟兒子父子檔一起參加更加難得。兒子陳雨陽喜愛畫畫,在畫班老師介紹下便跟爸爸一起參賽。爸爸平時沒有做針線活,這次接觸縫紉的工序,令他想起中學時替自己縫補「爆呔」的校服褲。他笑指自己弄得「一鑊泡」,幸虧兒子有跟祖母學習穿針,反過來教導爸爸打結要「繞數圈,然後一拉便可」。雖然陳生認為自己雞手鴨腳,但其實兩父子製作旗袍時盡顯認真的一面,最後更得到優異獎,不比女生遜色。
冠軍以全水墨作畫 盡顯荷花美態
小四的鄧靄錡鍾情於嶺南派水墨畫,為配合比賽「優雅脫俗」的主題,她便挑選「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最初學校視藝科老師認為靄錡不可能在畫紙上以水墨繪畫,要在宣紙上才可,但靄錡覺得旗袍是中式服裝,要採用中式的素材可合適,所以她請教國畫老師,學懂技巧便在家中不斷練習。爸爸鄧生認為小朋友找到自己的興趣,便應該放手讓她發展。而這種態度,在過程中全可感受得到。靄錡專心一致地在旗袍上繪畫,偶有失誤時爸爸才會在旁稍為督促提點,很少出手幫忙。
製作旗袍實在是有很多學問,講求細膩的手藝之餘,也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小學生們不只要繪畫設計圖,還要寫200字解釋設計意念,可想而知他們要做足資料搜集,了解到旗袍的文化,才可製成出色的作品。希望這群未來之星能把學習到的知識做傳承下去,為中國傳統旗袍工藝揭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