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針對兒童個別需要作出四大治療策略 改善社交行為及技巧
自閉症譜系障礙指向社交發展障礙、社交溝通障礙及行為方面的適應困難。家長除了日常逐步改善孩子行為外,其實更可參與一些以實證為本的訓練及學習課程,能夠改善孩子的行為、社交認知和情緒管理等,協助他們處理日常生活需要和融入社會。
受訪者:香港小童群益會臨床心理學家梁子真
(此為「自閉症」專題報導三之三)
愈早治療愈好 黃金治療期為2至6歲階段
其實全部發展障礙都是愈早覺察和參與治療愈好。社交學習和情緒管理都是從小開始發展的能力,若小時候能夠愈早接受治療,在學階段就能夠減少嚴重的社交困難,有助建立和維持人際關係,亦有助提升孩子的整體精神健康。
若到青少年階段才察覺有自閉症相關的問題,錯過年幼的黃金治療期,也未必是一種壞情況。若長大後才開始察覺,有機會是孩子的自閉症症狀輕微、或者孩子的認知能力較高,在早期掌握到適用的方法調整自己的行為,融入日常社交,故小學時期問題不明顯。例如孩子學習能力高,像「萬事通」一樣,同學問他甚麼就能很詳細、有趣地回答,這些兒童可能在朋輩間很受歡迎,不易察覺社交障礙。直至他升到中學,社交需求增加和社交潛規則變得複雜時,自閉症的特徵才愈來愈明顯。這些青少年仍然能開始接受適當的訓練改善情況。
點擊即睇自閉症治療策略
根據一般國際性醫學指引建議,有效的治療手法必須針對兒童的個別需要(如:社交、語言、幼年時期的遊戲技巧、社會適應行為等)而進行訓練。
(1) 行為策略:
A. 應用行為分析學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ABA)
B.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PECS)
行為策略主要是應對孩子的行為及情緒的方法,以及建立新技能時能用到的。其中一個策略為應用行為分析學,透過分析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解構改變方法,然後再訂立新的行為,拆開小步驟讓孩子學習改善。所謂行為前因大多為情緒表達或個人需要(如感官需要等),新的行為若能滿足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需要,就能有效取代舊行為。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則為語言能力較弱的孩子提供一種輔助及替代性的溝通策略,藉以提昇孩子的溝通動機、理解及表達能力。
(2)社交認知策略:
A.社交情境故事 (Social Story)
B. 社交思考訓練 (Social Thinking Training)
C. 朋輩社交技巧培訓 (e.g. PEERS Program)
第一種策略為社交情境故事,透過不同的社交故事訓練孩子理解不同故事角色所思所感,了解別人說話、行為背後的動機,使他們發展出恰當的社交行為。
第二種為社交思考訓練 ,重於訓練孩子推測別人的想法、感受、動機及意圖。當中亦包括一些較高階的心智解讀(Theory of Mind)鍛鍊,例如學懂分辨說話當中的諷刺、比喻、誇大等動機,從而學懂作出合適的回應。
第三種為朋輩社交技巧培訓,屬於小組形式的訓練。他們能夠在小組中學習社交技巧,以不同社交方法應對不同場合。在雙軌學習過程中,家長也需同時參與家長小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在朋輩間有效運用學到的社交技巧。
(3) 互動策略
A. 發展性、個別差異、關係為本模式Developmental, Individual 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Model, DIR
B.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RDI
互動策略意指以遊戲為本,教導父母與孩子互動的訓練模式。透過親子間有效的互動,促進孩子情緒發展及關係建立。
在親子互動方面,梁子真提議,若孩子社交動機不足,家長可以先製造機會,從親子互動遊戲入手,配合正面和有趣的交流,讓孩子體驗互動遊戲的興趣。例如跟家人及親友玩桌遊、模仿動作或表情的遊戲、來回滾球、模仿遊戲如醫生-病人、廚師-食客等;遊戲宜帶合作性,不宜重於較勁。若年紀較大些的孩子,家長則可向他解說及協助體驗社交的好處。若了解他的特定興趣,家長可以安排興趣相近的朋友或成人與他交流互動,讓他感受社交互動帶給自己的益處,例如「原來識朋友可以知多些這方面知識,或能夠換到他喜歡的東西、系列等」。
有些孩子即使社交動機充足,但社交技巧、表達上則需改善調節。例如有些孩子會太熱情、太激動、或說話不恰當令人尷尬。梁子真建議家長要「畫公仔畫出腸」,如實向孩子指出古怪或不恰當的地方,並具體地提出及輔助孩子練習解決或改善方法。最基本又重要的社交技巧,如打招呼等,則可以制定方案與孩子望鏡練習其動作、眼神及社交微笑,配合重覆練習及即時讚賞直至熟練。
最後,兒童的社交方式主要為玩遊戲和傾談,家長亦可針對這兩部份進行觀察和支援。若孩子難以與別人傾談溝通,家長可以教孩子怎樣打開話題或練習邀請別人一起玩等等。另外,若孩子在與別人玩遊戲時難以參與,家長可多留意友伴間流行的玩意,在家教懂孩子玩法。若孩子在遊戲間易出狀況,家長則要針對個別情況教導孩子恰當的回應方式,例如輸掉、或者被別人拒絕時時的反應。這些社交情節及語言方式也可預先與孩子準備及練習。
(4) 綜合策略
A. 利用有系統的環境及視覺策略來增加孩子對環境及他人行為理解的結構化教學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
B. 針對增強社交溝通的主動性、提升情緒處理和面對困難應變能力的自閉症綜合教育模式 (Social-Communication,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Transactional Support, SCERTS)
自閉症求助建議
A. 初步檢查
母嬰健康院(學前兒童)
學生健康服務(學齡兒童)
家庭醫生、臨床或教育心理學家
B. 進一步評估
經初步檢查後轉介至: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
醫管局轄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
C. 治療、訓練及教育
學前教育服務:可輪候社會福利署轄下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或特殊幼兒中心
學齡兒童:根據其智力程度,安排入讀特殊學校或主流學校
特殊學校 - 具備額外的教師及人員,推行有關行為管理、溝通及社交技巧訓練等特別課程
主流學校 - 教育局會為教師就學童所需的特殊教學策略及行為管理提供指引及支援 ; 教育局言語治療服務組
醫療服務:醫管局轄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