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育兒365|反思讀書的意義 鄧明儀:學習是使人成長的來源

撰文:羅勵兒
出版:更新:

繼《沒有不會讀書的孩子》引起各位家長的共鳴及討論,今天繼續重温《為什麼要迫孩子讀書》~學習是使人成長的來源,能讓孩子感受幸福並發掘自我潛能,並打從心底認為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
編按:本文作者為資深親子及教育顧問鄧明儀

開學以來發生多宗學童自殺事件,讓我們十分難過,也敲響了家長及學校對「提升學生抗疫力」的警號!到底是讀書考試迫死孩子,還是來自學校或家長的壓力?

這讓我想起一封媽媽寫給孩子的信,情真意切,道出不少現代家長的心聲:「孩子,我知道你一直以為,我是一個只在乎你成績的媽媽。我想,大多數的父母,之所以逼迫孩子念書,都是一樣的心態,希望你們能夠多接觸這個世界,並且學習更多的事物,取得好的學歷,然後在未來得以好好的安身立命……但是,我可以承諾你,不要把念書作重心,只要學你想學的知識就好,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對甚麼樣的未來有興趣,我會全力支持你。雖然媽媽不聰明,但是會盡力跟你一起努力,這樣好嗎?」

可惜在這個論成績、重學歷的華人社會氣氛下,讀書的本質早被扭曲,絕大部分家長仍迷信「唯有讀書高」才有好前途的論調,於是逼迫孩子讀書,把孩子的性格、氣質、自尊心、學習慾、樂觀性、同理心、思考力、創作力、好奇心等,都統統扼死在「讀書傷害」中,甚至把親子關係逼死在書本裡。

當孩子質問:「為甚麼要逼我讀書?」家長總是語塞,不知道怎解釋。然而,你們可以告訴孩子,讀書,不是為了測驗考試,不是為了成績名次,不是為了考入名校,不是為了拿高學歷,不是為了父母炫耀,不是為了高職厚薪,更不是為了在殘酷的世界生存,而是為了將來成為出色的大人,就像韓國著名教育專欄作家朴民根在《沒有不會讀書的孩子》中寫道:「學習是使人成長的來源,能讓孩子感受幸福並發掘自我潛能,並打從心底認為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

讀書的意義對我來說,是讓孩子了解屬於他自己的意義,而絕非大眾眼中的意義。有意義,就感到快樂;有意義,就有成就感;有意義,就能活出孩子認為了不起的人生!

作者簡介

鄧明儀為資深傳媒人、兼職大學講師、親子專欄作家、政府及企業培訓高級顧問、資深親子及教育顧問、親子網創辦人、KOL Marketer Of The Year In Parenthood (HKIM2017-18),視兒子為平生唯一的傑作,相信育兒該是365日365度都幸福,認為每個孩子都值得最快樂的教養!

本文轉載自Facebook專頁「鄧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