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狀元非等於多選擇 家長不宜太早向子女灌輸這種思想|鄧家豪
聯招結果塵埃落定,8名狀元有6人選讀醫科,香港中文大學收獲最多狀元。多位狀元選擇從醫掀起網路討論,有人指狀元向錢看才選讀醫科,有人認為從醫救急扶危,也有人指人望高處無可厚非。假設多位狀元作升學選擇時已同時考慮個人志趣及未來發展,入讀醫學院從多方面看都是他們生涯規劃中一個非常合理的升學選擇。
(編按:本文章作者為鄧家豪)
狀元不一定有很多選擇
狀元憑滿分DSE成績固然可以跨過大部份學科的入學門檻,容易獲取錄。看來選擇很多,其實不然,因為DSE滿分只令狀元可以推開大部份學系的門,但不等如可以在每個學系如魚得水,志得意滿。狀元成績一枝獨秀,從來不等同他們能隨心所欲學好任何一門專業。狀元應考理科時表現出色,擅長邏輯思考,自然有更大機會學好醫科。入讀一個學系,正代表未來數年都要接受該科相關的培訓及挑戰,是整個大學生涯的選擇,不可能單單考慮個人志趣,忽略自身其他條件和能力。
滿分意味高昂的機會成本
與此同時,從醫的職涯明確,入息及待遇資訊相比很多職業都透明。學生當然明白醫生是高薪職業,發展穩定,前途光明,是眼前其中一條最安全穩健的路線。當狀元手上有一個低風險的上上之選,其他升學選擇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自然很大。滿分的成績表確保狀元能入讀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神科」,其實同時也抹去其他選擇的可能性。
試想,一個狀元如果決定放棄入讀大學,選擇去遊歷學習,定必惹來非議,覺得他浪費大好機會。滿分的成績表意味前路一片光明,清晰可見,但不一定「任君選擇」。相比之下,成績平平無奇的學生入讀「神科」無望,可以入讀的科系卻不少,但可行的路線卻很多,可能性也多。筆者認識不少成績位列中游的學生傾向以個人志趣為依歸選科,選自己的路,寫自己的故事。
不宜太早灌輸子女以某職業為目標
一些家長看見狀元從醫的報道,可能會向子女介紹醫生或其他高薪職業的優勢,期望潛移默化子女以某職業為目標努力學習。家長希望子女有個美好的未來再正常不過,只是推介高薪厚職卻非必要。年幼子女對高薪厚職沒有共鳴,「收成」「遙遙無期」,難成為其學習動機。
其實社會發展迅速,科技數年甚至一年一代,今天名不經傳的科系,畢業時可能炙手可熱;今天的熱門科目,畢業時可能已是明日黃花。對小學生和初中生而言,與其早早向他們推介一份高薪厚職,更重要是幫助他們定時自省,發掘自身優點和志趣,使他們有更強的學習動機,持續進步,方為長遠之計。家長也可培養子女一些跨越時代的美好特質,例如自律積極和敢於開創的精神,以令他們更能適應越發去中心化(缺乏規管主體)和瞬息萬變的未來。學生升學或畢業時有勝人一籌的軟實力,定能「行行出狀元」,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