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近視年齡低至幼稚園高班 視光師分析謬誤:度數低唔戴眼鏡
香港學童的近視率情況令人擔憂,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香港兒童眼科計劃」在2019年底估算,香港兒童的近視率由幼稚園高班(5歲)的6.2%,至小四(9歲)更急增至44.5%。近年更因疫情流行網課,在減少戶外活動及增加螢幕時間的情況下,相信學童近視率只會繼續居高不下,而目前共有四種方法可以有助減緩兒童近視加深,家長應如何為子女選擇?
攝影:陳葦慈
有近視便應配眼鏡
註冊視光師吳耀輝博士指,很多家長有個謬誤,認為低度數的近視可以不用配戴眼鏡,更有一個錯誤的想法是「一戴咗眼鏡只會愈來愈深」,有研究指近視人士裸視與戴眼鏡的作對比,戴眼鏡人士的近視加深速度會較緩慢,但戴眼鏡並不是近視管理治療的手段,目前家長可考慮的近視管理治療手段包括:阿托品眼藥水、DIMS鏡片(多區正向光學離焦鏡片)、角膜塑形術(Ortho-K)隱形眼鏡以及日拋型矽水凝膠軟性隱形眼鏡。
阿托品眼藥水
目前阿托品眼藥水在香港並非註冊藥物,因此只能透過私家診所的眼科醫生處方,中大醫學院曾有研究指出,倘若小朋友每年近視加深100度,使用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後,只會加深33至73度,當中使用0.05%濃度眼藥水的兒童減慢近視度數增長最明顯,可減慢67%增長,使用方法是每晚睡前滴入眼球。吳耀輝博士補充,阿托品是散瞳藥水,會造成眼睛畏光、不適的情況,因此採用此方法的學童需配戴變色鏡能令眼睛適應光線,而家族史有青光眼的也不建議使用。
DIMS鏡片(多區正向光學離焦鏡片)
吳耀輝博士認為,DIMS鏡片的優勢在於是非侵入式治療,不像眼藥水或隱形眼鏡般會接觸到眼球。配戴DIMS鏡片後,學童的視野只會在鏡片中央較為清晰,因此有時會出現眼鏡移位後,需調整視線或重新配戴到對焦的位置,家長亦需考慮因度數改變而更換鏡片的開支,吳耀輝博士建議最理想為每加深50度便更換適用鏡片。
角膜塑形術(Ortho-K)隱形眼鏡
俗稱「OK鏡」的夜間矯視隱形眼鏡,吳耀輝博士指其原理是透過兒童在睡覺時,運用這6至8小時的時間去改變角膜弧度,優點是日間摘除後,兒童便不需依賴眼鏡,也能擁有清晰視力。不過由於OK鏡是硬性隱形眼鏡,普遍兒童需要約一星期時間適應,初期亦需更頻密覆診,而散光太深(250度或以上)、眼睫毛倒生情況的便不太適用OK鏡,成效會打折扣。
日拋型矽水凝膠軟性隱形眼鏡
吳耀輝博士表示,日拋型矽水凝膠軟性隱形眼鏡與DIMS鏡片相似,都是運用特殊的光學原理去控制近視加深速度,但由於隱形眼鏡緊貼眼球,因此隱形眼鏡的中央部分不會移位,外圍離焦的影響會較小。由於是日拋型也不需像OK鏡般每日清洗,但費用會較高。
疫情下學童近視情況惡化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兒童視力篩查及教育中心於2021年8月的調查,在疫情下,本港學童患上近視的人數為疫情前2.5倍。吳耀輝博士認為,趁疫情緩和,家長可考慮與子女安排更多戶外活動,即使留在家中,也應定時透過窗戶遠眺,讓眼睛休息一下,而與螢幕的最佳距離是3至6米,但相信此條件難以達成,因此家長只可留意子女有沒有「哄得太埋」,以及光線要充足,最重要的一點是光線要分佈平均。
吳耀輝博士指出,所有人都是天生有遠視情況,在現代環境中,大多數小朋友在約6歲時便會沒有遠視情況,亦是家長要開始留意小朋友視力的時候。而近視控制愈早規劃愈好,他建議,只要小朋友驗出有50度或以上程度的近視,便應要配戴眼鏡,而要配戴眼鏡的一刻開始,就是一個介入做近視管理措施的好時機。
四大方法成效難對比
而上述的四種近視管理治療方法,大部分研究的對照組都是沒採取防控措施的人,因此沒有足夠的數據指出甚麼方法優於甚麼方法,家長可按經濟條件以及視光師、眼科醫生建議去選擇方案,最重要的還要考慮子女個人意願及需求,例如小朋友很抗拒配戴隱形眼鏡或害怕,可考慮DIMS鏡片和阿托品眼藥水;如小朋友多水上活動或不希望配戴眼鏡進行球類活動,OK鏡便更符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