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帶孩子外出搭車零壓力!家長不可不知的3大優質刺激原則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外出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家長總會發現孩子容易沒耐性等車或在車上吵鬧,隨時影響其他乘客,增添帶孩子出門的壓力。不少家長為了輕鬆出門而改為乘搭私家車,甚至決定不出「遠門」,但此決定卻令孩子錯過很多學習機會!其實家長只要掌握3大正向行為支援原則,創造合適的環境讓孩子探索,讓環境成為孩子的第三個老師提供優質刺激,就可以幫助孩子多方位學習,促進身心發展。

家長帶孩子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猶如展開一場障礙賽,壓力重重,首站挑戰是漫長的等車時間,其次要在擠迫的車廂越過人群,找位置安頓孩子,最後在乘車期間,孩子可能會因百無聊賴而做出不恰當的行為,例如踢前座、踩椅子、亂跑亂跳或吵鬧等,影響其他乘客,令家長十分「頭痛」。如果想帶孩子外出搭車零壓力,家長只要掌握以下3大正向行為支援原則,積極創造合適的環境讓孩子探索,提供優質刺激,孩子自然享受外出,同時進行多方位學習,有利身心發展,並且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原則1:出發前共同計劃路線鼓勵參與

在孩子眼中,外出搭車是大人的意思,並不是他們主動想做的事。只跟隨大人的步伐,難免會讓孩子在過程中感到無聊,當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甚麼時,就會開始為自己找樂趣。因此,出發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家長宜與孩子共同計劃路線,商討目的地,並挑選孩子喜歡的交通工具及路線,增加孩子的參與感,令孩子更投入在活動中。

原則2:將等待變成樂趣

只要減少讓孩子感到百無聊賴的機會,家長自然不需解決突如其來的行為問題。首先要將等待變成遊戲時間,增加孩子對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期待感,家長可以用遊戲陪伴孩子耐心等車,例如於候車期間,與孩子數經過的車輛或猜下一架巴士的號碼。另外亦可讓孩子整理小背包,帶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出門,乘車途中有熟悉的玩具玩樂,增加熟悉安全感和外出的新鮮期待感。

原則3:創造優質親子時間

家長帶孩子乘車,如果只顧玩手機或專心處理自己的事務,孩子容易因被忽略而爭取關注。平日生活忙碌,難得在車上有空檔時間,家長何不在車程中放下手機,善用行車的時間製造親子交流的機會?例如請孩子與你分享他當日在學校的事情,或與孩子分享你對行程的嚮往、過去於目的地的經驗等等。

賽馬會童亮計劃計劃研究員暨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許娜娜博士表示,孩子需要對生活流程有所應知及期待才能有利學習,反之,如生活日程不斷改變,會容易令孩子產生適應和情緒問題。許博士建議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出行安排,讓孩子對行程有所掌握及期待,而於行程中可多與孩子交流,創造珍貴的親子相處時間,為孩子製造正面的出行經驗,孩子便會對下次出行更加期待。

如遇上孩子於交通工具上出現不當的行為或發脾氣,許博士建議家長可用以下三步曲應對 - 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向他表達你明白他可能因為感到無聊而有情緒,再清晰表達他的行為不合宜,繼而向孩子建議可行的活動。

了解3大原則及專家意見後,家長不妨嘗試實踐,創造幫助孩子探索的環境,從優質刺激中,得到新知識和新技能。

如果你都有深刻經驗可作分享,就不要錯過以下遊戲!立即發表你的創意生活例子及想法,分享「優質刺激」小故事,贏取麥兜獎品!

立即參與:https://form.jotform.com/221150318857050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