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重開|小朋友盪鞦韆能刺激大腦前庭系統 專家:可訓練平衡感
第五波疫情和緩,遊樂場重開相信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消息。鞦韆是遊樂場常見的遊樂設施,原來它不只能帶給小朋友歡樂,還對小朋友的協調和平衡感帶來益處。十優港姐麥明詩早前在公開活動上也表示她在3歲前日日盪鞦韆:「以前家中有個鞦韆,我每日都打,對腦部發育好。」她的母親麥何小娟接受訪問時也表示,玩樂對小朋友是很重要,無論是盪鞦韆、到沙灘玩或到公園攀爬,都可讓小朋友有多元化的感覺經驗。
遊樂場重開,小朋友最是開心。在香港的遊樂場,最常見到的鞦韆有輕巧式、保護式和全方位保護式,輕巧式是單一塊黑色軟膠,適合3歲以上的小朋友玩;保護式則是兜型鞦韆,適合未坐穩的小朋友,可以做到保護的作用,適玩年齡為歲半至5歲;全方位保護式鞦韆,座椅更有保護蓋,適合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玩。盪鞦韆對小朋友有多方面的訓練,在盪鞦韆時孩子都需要輪候才可以玩,在這個輪候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學習到守規則與忍耐,增加小朋友之間人際關係上的發展。另外,盪鞦韆更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相處,是不錯的親子活動。
麥何小娟:要多讓孩子玩樂
麥明詩媽媽麥何小娟曾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玩樂與小朋友的感覺處理息息相關,不單單只是盪鞦韆,還有到沙灘玩、多到公園玩攀爬、到大自然感受各種感覺的刺激等,都可以讓小朋友有多元化的感覺經驗。麥何小娟說:「這包括所有的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而較多家長忽略的本體感(感受肌肉關節動作)和前庭感(感受速度和身體重心的)。這兩種感覺,跟孩子的平衡和活動能力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家長不要誤以為只着重串字、認字、數數會令孩子叻,反而多給孩子玩樂的機會,讓他們有多元化的感覺經驗。」
職業治療師媽媽:孩子極需要將七感協調全職職業治療師媽媽愉儀指出盪鞦韆是一訓練孩子前庭感覺的好活動,而小朋友是極需要將七感協調。她說:「人類除了建立五個基本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其實還有前庭感覺和本體感,兩者是互相關連,互相影響。而前庭感覺是把自己與外面空間的關聯連繫腦部,尤其對以下四點作用甚大。」
協調眼睛與頭部運動,例如:抄黑板
發展及維持正常肌張力(normal muscle tone),例如:保持坐姿
平衡及均𧗾點(balance and equilibrium),例如:頭部移動下不會感到暈
協調身體各部份動作,例如:使用剪刀
盪鞦韆 訓練孩子前庭感覺
其實,孕婦在懷孕3個月的時候,腹中胎兒的前庭神經系統就已經開始發展,當媽媽的日常活動,如走路、作息等,都會無形中刺激胎兒的前庭神經系統。而前庭感覺最重要是向大腦傳達有關重力、空間、平衡與協調等訊息,主要是偵測頭部與地心引力的關係。前庭刺激可依運動方向分為三類:水平、垂直和旋轉。盪鞦韆屬於水平運動,小朋友需要雙手緊握兩旁,並要控制身體向前後擺動。此時,當前庭感覺了解頭部位置的改變,便會整合其他知覺所傳來的訊息,確定身體相對於空間的位置、前進的方向和速度,進而調整身體姿勢來維持平衡。雖說盪鞦韆可訓練專注力,但其實最重要的都是訓練孩子的前庭感覺,以令他在進行不同的活動時可保持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