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情況下要割包皮?醫生建議家長為囝囝沖涼時要幫手做一件事

撰文:李紫銘
出版:更新:

在華人社會中,不少父母也會因為避免尷尬而不談「性」,導致小朋友有關性器官的問題不敢開口,家長也不主動了解。而最常見的,便是不知小朋友應否割包皮,往往要到身體檢查時才發現問題,若坐視不理,更會出現龜頭炎、長大後勃起時疼痛等問題。
攝影:黃寶瑩

為年幼男童洗澡時要推開包皮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馬偉傑指,男嬰出世後,陰莖內包皮會有黏性物質,隨成長會慢慢溶解。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馬偉傑指,作為家長,在小朋友年幼時,可觀察其排便是否順暢,包皮有否覆蓋尿道口。洗澡時,可嘗試為小朋友推開包皮,檢查是否可讓尿道口外露,而推開包皮後若發現有黏性物質,類似牙膏狀,也可以一併清潔,用毛巾擦拭或直接用花灑沖走都可以。

馬醫生強調:「家長每次為小朋友洗澡前都應該做此步驟,慢慢地小朋友便會習慣,包皮亦可以慢慢反更多。很多家長都不敢碰小朋友該部位,不懂得處理,這種心態要調整。」

需要看醫生的情況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馬偉傑

男嬰由出世起至三歲,在不影響小便的情況下,內包皮與龜頭黏著是正常的。而小朋友多少歲才可以把包皮完全反開(完全反開意思是指能看見整個看見冠狀溝,即龜頭),馬醫生直言因人而異:「絕大部分小朋友喺8至10歲之前,都理應可以反曬出嚟!」

如家長持續一段時間,用上述方式為年幼小朋友洗澡時慢慢推開包皮,但發現完全沒進展的話,就應該去看醫生。而沒進展不代表一定要割包皮,醫生或有機會處方含類固醇的藥膏,每次反到包皮最盡的時候,塗抹在邊上,可以幫助溶解內包皮的黏性物質,如使用藥膏後也沒有幫助,便很大機會需要動手術。

另一個家長需留意的情況,便是幼童排便時,包皮會像氣球般吹漲,意味著尿道口或有阻礙,尿液跑到內包皮與龜頭之間,出現該情況亦要看醫生。

長期藏污納垢易有龜頭炎

即使沒有包皮過緊的狀況,但如果家長沒有教育小朋友正確的清洗方式,在長年累月下內包皮容易藏污納垢而導致龜頭炎,長期不處理的話,污垢會纖維化,令內包皮與龜頭難以分開,嚴重的話龜頭外觀亦會受到影響。

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馬偉傑解釋手術情後注意事項

若醫生判斷小朋友需要做割包皮手術,術前要做好基本清潔,亦要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其他身體不適的情況,18歲以下動割包皮手術絕大部分都需要全身麻醉。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一併處理其他關聯性問題,例如陰莖彎曲、陰莖內縮(較常出現在肥胖人士)等,以免小朋友需要再承受全身麻醉動手術的過程。

手術後,會有一個環狀的傷口,而縫線會自己溶解不需拆除,不要手多動大力「捽」傷口。年幼的小朋友,通常會用紙杯剪去底部,蓋住陰莖以免與內褲磨擦,而術後首數天不應碰水。家長亦不應擔心術後小朋友有晨勃或生理反應,一般來說,醫生已預想到會發生此情況,即使有生理反應亦不會出現「爆傷口」的情況。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