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行山|兒童行山宜選3公里內路線 父母注意2個部位易誘發痛症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今年暑假正值春天行山旺季,不少家長都帶同小朋友到郊外「放電」。但父母在行山時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小朋友的安全上,未能兼顧自己雙腳的安危,甚或要在山路上追隨小孩,意外便因而發生。本文分享2個父母易忽略的「行山危機」,因而誘發的痛症部位。
【編按: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診所物理治療師方展橋】

一家大細去郊遊時,父母易把注意力都放在小朋友身上,因而忽略自身的安全。(photo-ac)

足踝扭傷(ankle sprain),俗稱「拗柴」,是近日不少家長向物理治療師求診的主因。早前有臨床研究報告指出,因行山而導致足踝扭傷的機率高達 9.15%,扭傷的成因大多是在落山時路面碎石太多,或患者在陡峭的斜坡落山時過於急速。

足踝扭傷一般分為內側扭傷及外側扭傷,而超過八成的患者都是扭傷外側的韌帶。足踝關節的內外側主要有四條維持穩定性的韌帶, 即內側三角韌帶( Deltoid ligament )、外側前距腓韌帶( ATFL )、後距腓韌帶( PTFL )和跟腓韌帶(CFL)。當我們下山,錯踏鬆散的石頭或路段太凹凸不平時,便會意外地將前足向內翻或後足向外翻,使韌帶承受超出負荷的拉力以致輕微撕裂,甚至整條斷裂。

韌帶在扭傷後會變弱變鬆,即使已無腫無痛,在往後的日子還是很容易再次扭傷。然而這並不是無法預防的,只要平時多鍛鍊平衡力、關節穩定性及敏捷度、足踝肌肉控制和力量等,便能有效減低嚴重受傷的機會。

患處容易再次受傷。(photo-ac)

帶小朋友行山竟誘發腰痛?

日日 work from home 坐到腰酸背痛,想行山做運動舒展一下筋骨,這種想法非常正確,但你有否試過帶小朋友行山後,晚上或翌日腰痛無故發作?若你選擇的行山路徑較長或難度不適合小朋友,那不難想像有一半 的路程是需要你抱著小朋友走下去。

當上半身負重增加,身體重心傾前或傾後而繼續上落樓梯時,便會使腰大肌及背部豎脊肌群繃緊。此外,當家長拖著小朋友行山時,可能會長期維持側腰的姿勢,這很易令腰方肌痙攣。上述兩個原因都會誘發腰痛,嚴重者會使腰椎椎間盤受壓,甚至壓迫脊椎神經線而引致坐骨神經痛。故此有腰患的家長們帶同小朋友行山前,應做足夠的腰部熱身運動,回家後也應多做拉筋運動,並利用熱敷放鬆腰部肌肉。

家長帶小朋友行山宜做足準備。(photo-ac)

如你決定要帶同小朋友行山郊遊,請不要抱著打卡心態,或為了上山看日落而選擇中午過後的時間才上山。小朋友行山速度比成年人慢,亦會中途停留玩 樂,故須預留比平常較長的時間完成路線,避免摸黑落山。家長們亦應在事前做足資料搜集,衡量小朋友的能力,選取平坦路段較多或3公里以內的初級山徑,避免難度較高或路段較長的行山路線。如此一來,小朋友既不會因行山太辛苦而有陰影,又能享受一家人郊遊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