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兒童現抑鬱焦慮、飲食失調 專家6個建議彌補心理影響
香港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斷斷續續接近三年時間,影響兒童心理健康已成為近日抗疫重要議題之一。有研究發現疫情期間不論成人或兒童,抑鬱、焦慮、飲食失調等比例上升,正向教育及兒童發展升學專家Ken Sir指出父母對疫情的態度,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影響深遠,建議家長可與子女談論疫情的問題與睇法,有助減低孩子不安感。
Ken Sir認為孩子會根據周圍成年人的反應以面對生活上重大的改變,他說:「因此,對於父母來說,重要的是以冷靜的心態跟你們的子女來談論新型冠狀病毒,這有助減低對孩子安全感的影響。精神科專家建議,家人要多關懷與善用社會資源,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服務。」
點圖即睇Ken Sir給家長6個建議:
建議一:打開話題
Ken Sir 建議家長首先可通過詢問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簡單問題,了解孩子對疫情的狀況程度,例如「你知道學校現在為什麼關閉嗎?」、「你從新聞中,有聽過世界各地的人生病嗎?」等相引導思考的問題,「家長在對話時應保持、鼓勵、開放及溫和的態度,同時幫助糾正孩子可能存在的錯誤信息。」
建議二:開放溝通
家長鼓勵孩子並以開放和誠實的溝通是很重要,Ken Sir說:「家長誠實地回答孩子的問題,是可幫助孩子感到被認可和支持。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幫助孩子感到安全,但要保持誠實,僅提供孩子需要或感興趣的詳細信息。如果孩子問了些你無法回答的問題,請如實地說不知道,然後邀請孩子一起尋求答案。」
建議三:接納、管理情感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惡化,許多人感到社會失控。Ken sir指出,父母是家庭的領航燈、守護員,所以要注意及幫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感和接納表達憂慮的權利。「告訴孩子他可以在家中做的事情,從而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
建議四:重建生活模式
Ken Sir指出疫情期間,由於學校、工作場所、社區資源和公共設施的關閉,對家長與小朋友來說造成重大變化。他建議:「重新調整常規生活模式,家長可定期進行一些活動,包括在家裡玩耍、學習、健身、放鬆和做家務。家長建立一個可靠的生活模式將會幫助小孩,在這些不明確的時間段內感到安穩。」
建議五:塑造積極思想
家長塑造積極的思想和健康行為,並保持自己的身體,情感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可能家長要照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那麼家長的選擇可能會對小孩產生不同的影響,家長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Ken Sir說。
建議六:親子玩耍
最後最重要的是,家長要騰出時間與孩子玩耍,Ken Sir說:「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騰出時間,進行簡單地玩耍,並在家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家長可多與孩子進行自由活動及家庭活動。」
Ken Sir特別設計兩個有趣的家庭遊戲,家長可按孩子的不同能力,在家中跟孩子一同遊玩,讓孩子在疫情間感受到安全及苦中一點甜。
按圖即睇兩大居家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