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起跑線聯盟》帶出育兒問題 快樂培育 VS 力爭上游你點睇?
不管你已為人父母或計劃在不久將來生育,電視劇 《反起跑線聯盟》 都是你的寫照。它以幽默方式展示家長們的生活經驗和抱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大家每日面對的育兒問題。
【作者:親沚媽媽】
故事圍繞著一群幼稚園家長,他們對培育孩子持不同看法。被標籤為「怪獸家長」或「虎媽虎爸」的父母認為,他們應改革幼稚園課程,確保子女能充分掌握入讀名小的知識和技能;另一類父母則傾向「較快樂」的培育方式,提倡與孩子們更愉快、更自然地一起成長。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我,無論在研究和教學時都面對劇中所提出的教育問題,加上自己是三子之母,能夠在劇中看見自己和其他家長的育兒方法,自然有所共鳴。現在就讓我和大家逐一探討不同的育兒方式。
贏在起跑線上?
要培育孩子的某一項強項,開始越早成效越高 – 這就是「贏在起跑線上」的概念。家長會盡力透過孩子所參與的所有活動找出其強項,而為了要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最佳成績,他們傾向強行為孩子報讀無數課程和培訓活動,加快學習進度以早日看見成果。有人或會認為,這些「怪獸家長」似乎將孩子的成敗視為個人的榮辱。
那麼,這種育兒方法是錯的嗎?父母真的如怪獸般可怕,而不是出於對子女的愛?另一方面,對於不想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莫非追求名利和權力不是其育兒目標?如果他們並非要讓子女贏得讚賞和入讀名校,那麼他們會如何引導子女定立目標,發展興趣、能力和天賦?
我既是教育工作者亦是母親,所以我覺得不論立場和育兒方法,每位家長的內心深處都明瞭,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意的。當「贏在起跑線上」的文化不斷被推廣和渲染,部分家長或會心動,但我認為這兩大類家長的主要分歧,是如何在整場比賽中對「贏」作出定義。
名次重要嗎?
當大家都在幫助子女發掘強項,「贏」的定義是否建基於孩子們之間的排名先後?說白一點,「贏」是否代表在比賽中你的子女是唯一得勝者?例如,當你的孩子和許多其他孩子在比賽中一同獲奬,即所謂的「豬肉奬」,你會感到不快還是滿意?又例如,當你的女兒在數學考試中得 90 分,你會欣慰不已; 但如果其他同學也考獲90分甚至更高分,你會否沒那麼高興? 即使有無數證據顯示,一個人長遠的學業和事業成就,貴乎擁有仁善之心 (Grant, 201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觀察到許多父母是過分關注自己孩子的成就,忽略了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同理心和善良這些美德。
如果父母可以不計較名次或獎項而與孩子分享喜悅,這意味著你的成功感是建基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取的快樂、所培養的美德和所建立的友誼。
催谷衝刺 vs 順其自然
如果你是家長,你一定曾經與孩子參加過親子運動會。在幼稚園的階段,大多數父母會讓孩子自由和隨意奔跑,享受蹦蹦跳跳的樂趣,盡情「放電」,並且期望孩子能隨著年齡增長而發展出更強壯的肌肉,屆時便可按照他們的能力,引導他們調整步速,繼而鍛鍊跑步技巧。可是,你會同時發現某些孩子明顯表現較好,跑得快之餘跑姿亦更正確。你會認為這些孩子並非「天生的」短跑運動員,他們的父母一定在事前給予一些技巧訓練。這群父母可能跟主張隨意跑的家長一樣,希望孩子享受各類運動和活動的樂趣,而這些運動和活動正正需要和強調短跑衝刺,例如足球和捉迷藏。然而,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短跑訓練,是為了激發他們爭勝之心或學習接受失敗,恐怕孩子年紀尚小,未能掌握箇中道理。
天生的競爭環境有助孩子認識現實,例如兄弟姊妹之間總有人學業成績較佳,朋友之間總有人閱讀能力較高。我曾經看過這一節聖經經文:『你們豈不知道在賽跑場上,只有一人獲獎嗎?你們應該以能夠獲獎的跑步方式去參賽(格林多前書 9:24)。』這節經文是將信仰比喻運動場上的賽跑 – 信眾是參賽的運動員,「福音傳道」是賽跑的目標。在比賽中,信眾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在傳揚福音時亦應如此。如果將這個道理套用於育兒的範疇裡,「贏」便可詮釋為家長與孩子所表現出的努力和付出,而每位參賽者都可通過不同的方式,在比賽中勝出並有所收穫。
培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樂在其中關鍵是懂得適時運用快、慢步速。因此,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過度鞭策和催谷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正如我國的儒家學者孟子所說:「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令人驚訝的是,比賽的「起跑線」其實早已潛藏在我們的育兒生活中,例如:當寶寶首次翻身,家長便馬上在臉書群組分享有關影片,或是要成為首個懂得如廁的學前寶寶,又或是囝囝在球場上第一個入球和囡囡第一次默書不合格,甚至是子女首次參加公開考試、畢業、首次見工⋯⋯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翻身、坐起來、爬行和走路時,你為這些人生里程碑拍下多少張照片嗎?然而,這些「起跑線」過去了便不再重要,只有在整個比賽中,家長與子女之間建立的親密關係、愛和支持,才是恆久和珍貴。
換言之,怪獸家長、虎媽虎爸或直升機家長根本不存在,因為我們會隨著不同情況改變態度和決定,我們的身分和想法是動態的而不是固定的。可惜,即使所有利益相關者正努力為孩子的成長建立良好夥伴關係,社交媒體所製造的標籤效應早已令家長、教師與孩子的關係變得緊張(讓我們在下一篇文章長談標籤問題)。不論任何培育方式,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差異和欣賞其獨特之處,並與他們一起跑、一起在愛中成長。
那麼,起跑線究竟在哪裡?我可以說,它無處不在。
究竟誰會贏在起跑線上?我們每位都會贏取不同奬賞,到了終點自有分曉!
作者簡介:
親沚媽媽為教育博士及前大學講師,亦是三子之母,但仍然是一位P牌家長,因為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教養賽道」上,每日都站在起跑線,跟學生和孩子們重新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