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兒童情緒病個案增 頭痛、肚屙、呼吸急促或跟情緒病有關
小朋友本應很開心,終日紮紮跳,沒有什麼情緒問題。但世界愈來愈複雜,加上疫情困擾已逾兩年,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近年臨床所見,兒童情緒病比以前多了,甚至焦慮症、抑鬱症都有。
「先講疫情,其實在第二、三波疫情高峰時,小朋友大部分時間留在家中,有些和工人姐姐,有些和祖父母,有些和父母親朝夕相對,又不能落街玩,又見不到其他小朋友,因情緒問題求助的確有增加的情況。」張醫生說。
後來,小朋友漸漸習慣了在家中上課的模式,之後更恢復回校上課,但恢復回校上課亦曾令部分小朋友不適應。更料不到,第五波Omicron又再令小朋友需要在家上課!張醫生提醒,「所以,在整個疫情來說,其實不同階段都曾見到小朋友的情緒問題出現,目前疫情仍嚴峻,家長必須繼續留心小朋友情緒,不要大意。」
情緒問題通常有很多不同的症狀,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張醫生表示,年紀小的小朋友一般會講比較多生理上的不舒服,例如他們會對父母訴說自己頭痛、頭暈、肚屙、肚痛、呼吸急促「好似唞唔到氣」、甚至心跳手震等等,這類肉體上的症狀都有可能是小朋友壓力太大而出現情緒問題的徵兆。
🔼🔼🔼🔼中小學又停課,家長與子女在家「困獸鬥」點算好?👉🏻👉🏻👉🏻👉🏻停課│子女留家網課媽媽WFH難集中 專家:放呢樣嘢停止困獸鬥👈🏻👈🏻👈🏻🔼🔼🔼🔼
「至於他們在心理上也會有很多不同的症狀,例如會忟憎、暴躁,或者驚慌、悶悶不樂,開始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覺得讀書沒有什麼意義,甚至有時會無故地哭起來。」
他強調,以上的生理或心理症狀,並不一定代表小朋友情緒有問題,家長最重要的是注意小朋友的情緒和行為,和他們平日比較,例如原本很開心的小朋友忽然變得悶悶不樂,原本很愛玩的小朋友忽然不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以前很喜歡打機但忽然都不想打了……這些轉變如果是突然出現,父母就要留心了。
「如果小朋友出現以上提到的症狀,或者行為上有不自然的改變,父母應該花點時間,嘗試和他談談,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例如可以問:咦,近來見你好像不開心,是否有什麼事呢?目的是盡量讓他把詳細情況告訴你。如果最終父母覺得有蛛絲馬跡顯示小朋友的情緒不太理想,但怎樣問他也不肯講,而行為就明顯有不正常的改變,這情況下就需要考慮帶他諮詢專業人士了。」張醫生說。
🔼🔼🔼🔼小朋友有黐脷筋問題點處理?👉🏻👉🏻👉🏻黐脷筋恐影響咬字及進食 醫生教家長觀察2方面判斷應否剪脷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