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5宗學生墮斃自縊亡 心理學家剖析成因 留意5大行為警號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開學至今不足兩個月,本港已發生五宗學生墮斃或自縊案件,情況令人關注。臨床心理學家鄧詩琪認為,輕生念頭通常不會由單一事件引起,建議家長可多留意孩子的情緒及行為警號,並勸慰正經歷困境的孩子:「現時可能感到孤單無助,甚至乎很想放棄,請給予自己一個機會,尋找老師丶社工丶輔導員或心理學家傾訴,可能有更理想的方法解困!」

按圖即睇5宗學生墮斃或自縊案件

起因不是單一事件

經過近兩年的疫情影響,今年九月莘莘學子終正式回校,恢復面授課堂。惟新學年開始不足兩個月,已發生五宗中、小學生墮斃或自縊案件。鄧詩琪解釋,學童輕生的潛在原因包括家庭關係丶前途丶學業丶感情、朋輩問題等。「通常不會由單一事件引發輕生念頭,往往由於以上幾個問題出現,而覺得無法解決,最後選擇自殺。」

她補充,疫情的確令不同階層的人也需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轉變,令人感到擔憂和不安。惟新學年回復面授課堂,學生重返校園,可得到老師和同學的支援,比在家學習更能建立穩固的支持網絡。

+5

情緒困擾持續兩周 宜盡快求助

鄧詩琪表示,學童萌生輕生念頭前,會情緒低落、對以往的興趣不感有趣、無原因地常常哭泣、失眠或長時間睡眠仍精神匱乏、疲倦乏力、專注力失調、體重不穩定、覺得自己失去價值,甚至表達輕生念頭。

她提醒,如家長留意到子女出現以上的情緒困擾,並持續兩周或以上,宜盡快向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與此同時,如發現子女無論在學習或生活上均提不起勁、失去動力及和往的興趣,可留意子女在學校裏的朋輩關係,以及注意以下行為警號,加以警惕。

1.孩子使用互聯網時,曾否在網上搜尋自殺的方法。

2.有否在社交平台上表達情緒低落和失去人生意義。

3.有否在房間內收藏利器或藥物。

4.有否長時間沒精打采地望出窗外。

5.有否準備遺書。

宜問候聆聽 避免一言堂

鄧詩琪表示,家長的問候和聆聽相當重要,宜適時表達關心和愛,避免指責及一言堂,給予子女空間表達感受,同時鼓勵家長多與子女透過眼神交流和身體接觸去表達關懷和愛。

「其實家長最好在平日多向子女傳遞正面訊息,盡量在問題出現之前打好親子關係。例如『一個問題總有十個方法解決』、『你在人生路上遇到任何困難,父母都會永遠在旁陪同和支持,與你一同面對』、『爸爸欣賞你的(堅持和毅力)』、『媽媽不明白,請你多分享,我會用心去明白』等。避免在子女情緒低落時去指責,例如『你自己攞嚟』、『你成日都係咁』、『你冇得救』等的負面說話。」

協助同窗處理哀傷

鄧詩琪又指,當身邊有同學輕生,亦會為孩子帶來恐慌、擔憂和哀傷的複雜情緒。「認識輕生者的同學會更為哀傷,學校宜提防出現模仿個案,一方面要幫助同學們處理哀傷情緒,另一方面宜加以支援孩子在家和在校遇到的問題。」

她補充,社工和老師可向因事件而感到情緒困擾的學生作個別跟進,並與其家人一起相討,與學生一同分析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案。

對於正經歷困惑與痛苦的孩子,鄧詩琪向他們表示:「現時可能感到孤單無助、迷失方向、前路茫茫,甚至乎很想放棄,請給予自己一個機會,尋找老師丶社工丶輔導員或心理學家傾訴,可能有更理想的方法解困!」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明愛向晴熱線﹕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