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與孩子的關係日漸疏離?6種關心問句讓子女重新親近你
年輕人常說:「讓爸媽知道我在幹嘛,他們只會擔心、只會反對!」「他如果不准我去,反而更麻煩,我還得瞞著他去」、「爸媽只會關注我的學業,其他我熱衷的事情在他們眼裡,都是浪費時間」、「加他們臉書太可怕了,他可能會去加我的朋友們!」
社會人常說:「我寧可說我在加班,也不想告訴爸媽我去幹嘛」、「我哥(姊)結婚了現在不用回家陪爸媽吃飯,就剩我了」、「在外面租房蠻貴的,但真的可以多點自己的空間啊!」、「我也不是不愛他們,但真的很容易吵起來!」
想孩子更親近你、信任你?必先拋掉批判式關心,試改用以下6種問句重建良好親子關係。(點擊放大閱讀)▼▼▼
給父母,如果可以的話……
1. 了解年輕人的忙甚麼,多用開放問句。
少用「批判式」或是「隱含著批判的問句」,例如:「你最近周末在忙甚麼啊?」,但別問「你不覺得你最近很少回家嗎?」
2. 表達自己的期待時,多多正向表述,少用苦肉計。
例如:「你上次說有個餐廳很推薦,適合我們全家一起去嗎?」少用:「你一天到晚都跟朋友聚餐,很少回來陪爸媽,爸媽都要老了。」
3. 談期待不要一直提到錢,一碼歸一碼。
例如:「我們全家沒有一起去看過雪耶,你想不想去?」少用:「你還不是因為住家裡,才能省錢,然後和朋友去滑雪」、「你如果跟我們去玩,老爸幫你出錢,你跟朋友去,我是不可能贊助你的」
相關文章:【親子關係】母女溝通困難 反而越叫越走?3點告訴你致命傷
4. 談家庭傳統,就事論事,不要強迫複製自己的生長經驗。
例如:「你如果不想學這個,那你以後想做甚麼呢?」、「我們可以挑一個周末回奶奶家拜拜,你哪個周末比較有空?」少用:「我以前根本沒得選!」、「你現在的資源這麼多,哪像我以前小時候很窮」、「我以前是每個周末都要回奶奶家,你現在只是偶爾回去……」
5. 只談論現場的人,不要牽扯不在場的人。
例如:「我發現你這個月常常在外面聚餐,錢會不會花得比較兇?」少用「(以媽媽的身分問)爸爸覺得你花錢花太兇,你稍微想一下」、「你去跟妹妹講,叫他接電話。」
6. 少做比較,少講氣話,少說「我都是為你好」。
因為這三種都是人之常情,但是都對事件本身「沒有幫助」,反而只會火上添油,讓聽的人更加抗拒,反而像是你在貶低對方,擴大解釋,情緒勒索。如果雙方情緒高漲時,先暫停一下。
年輕人逃避、隱瞞,不是忤逆,只是挑一條比較暫時相安無事的路。先認知雙方都沒有惡意,是很重要的開始。為人父母的,都是為了兒女好,都想好好親近兒女,不防試試這六個方法。
相關文章:沒人天生就懂做個好媽媽! 10個小叮囑邊做邊學培養溫馨親子關係
相關文章:打罵命令威嚇不是教育亦無效果 專家教你如何令子女自願改正行為
【本文獲《女子學》授權轉載。《女子學》致力成為亞洲最大女子知識平台。以自我「培力」和創造「改變」為宗旨,用最真實溫暖的筆觸,為時代中的柔性力道賦予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