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玩具動手打人背後竟同爸爸有關?精神科醫生教2招處理孩子情緒

撰文:黃慧雯
出版:更新:

別以為情緒問題是成年人專利,現今一代小朋友,即使在幼稚園階段也會有情緒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幼稚園階段的情緒問題,主要是與上學有關,「他們可能初上幼稚園,未習慣每天早上要與父母分開,未能適應學校生活,因而產生分離焦慮。表現是,每日當家長帶孩子上學,他們到達幼稚園便哭鬧。」

+1

若入讀幼稚園一段日子後出現情緒問題,則可能是他們出現了社交問題,與其他同學相處不融合,有些甚至會打人、搶奪別人的物品。

「如果孩子未能適應學校生活,但家長忽視他們的問題,不加以處理,時日久了,便會導致孩子不喜歡上學;若孩子出現社交問題,在校內經常欺負其他同學,家長沒有正視問題,孩子便會養成以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張醫生說。

他強調,當孩子情緒出現問題,需要同時了解他的家庭狀況以及父母的管教方法,例如孩子整天哭鬧,可以詢問父母有否察覺他近日遇上什麼特別事,從中或可找到些端倪。

正向+雙向處理

「例如,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問題,家長可以先思考是否自己於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太緊張,是否常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擔心他們的情緒。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他們也會感覺到父母的情緒,並受到影響,使他們也覺得返學很大壓力。因此,父母可以先調節自己的想法,並嘗試放手,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對他們說學校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又有很好的老師,並有很多同學與他們玩耍,藉以幫助孩子放鬆。」

「反過來說,若自己的孩子在校不是被人欺負,而是欺負人,也屬於情緒問題。要了解他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如何管教他的。大原則仍是需要正向處理。」

個案:爸爸培養暴力傾向

張漢奇醫生表示,曾有一個個案,每當兩兄弟爭玩具時,爸爸就說你們兄弟二人誰打贏便可以得到玩具,「時日久了,孩子受這樣的思想影響,便認為這樣做才正確,於是在校內也用這樣的方法對待同學。因此,當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也要了解他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需要的話改善父母的管教方法,才能治本。」

張醫生表示,大部分孩子的情緒問題都不需要尋求醫生協助,例如孩子在校內發脾、大吵大鬧,只要找出他們發脾氣的原因便可以解決。若是孩子動手打人,則可以安排他們在一個不受騷擾的位置,給他們獨自冷靜,反思自己的問題,一般而言都能奏效。但若始終感到難以處理,就應諮詢專業人士了。

相關文章:父親節|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扮演的8個重要角色|譚鴻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