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嚴父上工作坊學戒「鬧咗先」 望能控制情緒避免在家爆發
父母的情緒往往會影響小朋友,智庫組織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社交及情緒教育與抗逆力息息相關,而保護因素及風險因素便是影響抗逆力高低的原因。有見及此,該機構推出《企業社交情緒教育家長工作坊》,邀請多間企業在午飯時間為身為家長的員工參與。有參加者表示,參加工作坊後學會顧及小朋友的感受,並控制自己情緒。
攝影:黃舒慧
午飯時間上工作坊 學與子女溝通
民間智庫MWYO與Just Feel 合作名為《企業社交情緒教育家長工作坊》,於香港數間企業在午飯時間為身為家長的員工參與,希望他們從工作坊中了解更多與子女溝通的技巧。其中兩位來自Ronald Lu & Partner公司的爸爸同樣表示,透過工作坊學會在對孩子生氣時,能夠先講出自己感受,並了解孩子感受,減少「火遮眼」時對小朋友說出難聽的話。
控制情緒最重要 避免一下子「火遮眼」
育有1個4歲女兒的Jackson指自己當初參加這個工作坊,是因為希望能夠控制自己情緒,不希望自己經常在家「爆發」,Jackson表示上過工作坊後,學會生氣時控制自己情緒,和小朋友互相講出感受。「因為一爆發咗就控制唔到,而家會多啲企係小朋友角度睇件事。」而Jackson 補充,發生事情後父母必先要控制情緒「父母先處理自己情緒,你先可以處理小朋友情緒」。
學會「善意溝通四部曲」 生氣前先了解孩子搗蛋背後原因
育有5歲兒子和2歲女兒的爸爸Maxx 同樣指出自己當初參加這個工作坊是希望能夠學會控制家長的情緒,但經過工作坊課程後,發現「講自己感受」和「了解小朋友感受」異常重要。「以前喺屋企負責做黑臉,負責嬲,好容易就會去到臨界點。」Maxx認為,當小朋友搗蛋的時候,透過了解孩子感受,能夠獲悉一些父母沒有想過的事情,爸爸媽媽應該先了解孩子背後動機,才慢慢教導。
工作坊中其中重點教導父母要有「善意溝通四部曲」,即「客觀觀察不評論」、「說感受不說想法」、「找需要不只找策略」和「說請求不說命令」。Maxx 表示自己最常用四部曲中的「說感受不說想法」和「找需要不只找策略」,因為透過這兩個方法,能夠明白小朋友有什麼需求,父母從而可以提供適當協助解決問題。
Maxx 分享指出,從前遇上孩子搗蛋總會馬上生氣想破口大罵,但現在學會先了解孩子背後動機,他說:「早前我個仔將Ipad扔落地,我上前同佢討論,其後了解到囝囝係唔開心,但係願意講原因,於是我就俾咗張畫紙佢畫低心情。從畫畫嘅過程中,小朋友嘅心情好快就恢復,呢個時候叫常就可以同佢哋理性溝通。」
四部曲亦能應用於夫妻關係 對另一半講感受是尊重
其實除了在照顧孩子期間需要用到「善意溝通四部曲」,和另一半溝通亦有用。工作坊建議大家要向另一半講出自己感受。Jackson的妻子是家庭主婦,訪問中他多番表示要感謝太太,認為爸爸在工作時其實放假照顧孩子的重擔,回家後亦能夠「大條道理」的休息,反而身為 full time mum的太太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都要照顧孩子,非常「困身」。
「其實 full time mum (全職媽媽)比起在職爸爸更多工作,我真係好感謝太太照顧孩子。」並指出當另一半感到疲累,只要開口說出感受,作為爸爸一定會幫忙。而身為雙職家庭的Maxx 則認為:「講感受未必係認低威,而係尊重自己同別人嘅感受。有時候係照顧孩子期間可以提出請求老婆配合,通常另一半會主動配合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