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萬能爸媽」養成依賴孩子 2招平衡疼愛和責任|博士媽媽
自從停止面授課後,相信不少家長在家每天都像打仗一樣,自己又要趕上班,小朋友在家又要上網課,又催又趕,每天都筋疲力盡。
大家可能會發現,孩子留在家的時間多了,每天總是拖拖拉拉,無論吃飯、做功課、洗澡等,每件事都延誤了時間,很容易造成對父母的壓力和折磨,特別是睡覺和起床的時間,好像都沒有了日常的規律了。
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之所以放心大膽的一拖再拖,往往是因為父母在這段時間總是分擔了孩子大部份行為的後果和責任,例如上網課登入時間、做功課、交功課等問題,父母的情緒,甚至遠比孩子還焦慮,每天一下班回家,就立即和孩子跟進功課,真是身心疲憊。
其實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很容易養成一個錯誤的觀念:上網課做不好沒有問題,爸爸媽媽下班後,自然會給我做妥當,因為爸爸媽媽是「萬能」的。而父母雖然很努力地為孩子們做這做那,但往往越做挫折咁越深,漸漸地形成惡性巡環。
隨着「萬能爸媽」的形成,「幫孩子」的出發點,都是心疼孩子,但是對於孩子的獨立與責任,及造成負面的影響。
那麼,如何在深疼孩子與建立責任感之間取得平衡呢?
1. 觀察孩子的特性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動作快,有的拖拖拉拉,有的和父母的速度一致,有的卻剛剛相反。我冇應先觀察孩子的特性,再彼此調整,亦建立合理期望。對於拖泥帶水的孩子,要早點提醒他過完成的事。例如9:00要上網課,8:40就提醒孩子開始準備,如果孩子自理能力較低,可以當留些時間給他。讓孩子多練習幾次,就能夠學習控制時間,不會永遠都有爸爸媽媽在後邊像「趕鴨子」一樣,天天進行拉鋸戰,如此,大家也會輕鬆得多。
2. 言出必行
教孩子負責任,「言出必行」是很重要的。例如媽媽早上提醒了今天要交數學功課,自己沒有準備好,只顧着玩是不對,務必讓孩子知道,必須承擔責任及後果。換句話說,教孩子負責任,「遊戲規則」要清楚設定,也要切實執行,如果實行時發現問題,父母可以和孩子互相溝通,找出最合適的方法。
疫情期間,孩子們大部份時間都留在家,如果孩子吃飯、洗澡的動作慢了一些,父母可以不用催他,讓他自己選擇完成的時間。但有時,需要提醒孩子,要配合學校上課的時間,就要提醒他避免遲到。有時候,孩子經過提醒,會有改善的情況,但不久之後又恢復原狀。父母要特別注意的事,「慢」並不是錯,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時間觀念,有些事情是不能任意拖延的。
疫情期間,大家留在家的時間都較多,只有輕重緩急,有些事可讓孩子幽遊自在些,有些事則必須優先處理,父母和孩子間有良好的活動配合,孩子就不會覺得父母總是催催催,亦可減少親子間的磨擦。
作者簡介:秦蓁博士 Joyce chun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博士,身兼言語治療師、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校監、社企創辦人於一身,育有兩仔一女,愛鑽研孩子成長,常透過小把戲訓練學生及孩子,開設「博士媽媽」facebook專頁,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
作者Facebook專頁:博士媽媽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
相關文章:無心的說話卻最傷人 十句父母不應對孩子說的話|博士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