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Cam直擊4歲男童衝出馬路被撞飛 要避免意外社工教路家長要咁做
「馬路如虎口」大家都聽過,但相對於成年人,小朋友的感知能力還未完全發展好,因此必須要家長時刻留神照顧好,近日就有兩條有關馬路意外的「車CAM」片段瘋傳,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照顧者都在身邊,但仍出意外,幸好小朋友只有皮外傷,但已引來不少網友熱烈討論。
媽媽疏忽小朋友被撞飛 社工指平日最重要是身教
網上瘋傳一段在荃灣荃景圍某路口的影片,片段中可清楚看見行車線是亮著綠燈,但在過路口的小朋友卻在媽媽的視線下突然衝出馬路釀成意外。註冊社工及認證家長教練譚鴻昌指,衝紅燈其實是有關大腦控制衝動的能力問題,小朋友自出生到幼稚園開始接觸群體生活,學習家規及校規。一般來說小朋友6歲開始會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亦是最佳時機。父母如發現孩子有理想守規行為可加以認同,並糾正違規行為。
衝紅燈的主因往往是沒有耐性與貪一時之快,如家長日常生活態度也是如此,譚認為對小朋友絕對有影響,父母是小朋友最親密的照顧者,初小前的小朋友以模仿身邊大人行為作為主要學習手段。父母如無做好榜樣,自己都衝紅燈時被小朋友看在眼內,學習到之後,即使父母如何解釋,小朋友都不能理解,他們只著重行為本身。
長輩照顧下出事 家長指責未必有效果?
另一段瘋傳的意外影片與長輩照顧有關,一名推着BB車的年長照顧者,在路口不慎把「玩具波」滾出馬路,心急的照顧者一心想趕快出馬路執波,幸好駛至的車輛見狀及時停下,而該名照顧者卻疏忽了身處斜路的情況,BB車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沿斜坡下滑撞至車頭,幸好眼前的車輛是停駛狀態,沒有造成傷亡。
譚指出,跨代照顧在香港愈見普及,父母其中一方的長輩觸犯到禁忌或疏忽都難以啟齒,但又始終不放心子女安全,而人年紀愈大愈難以接受直接指摘,建議父母可善用網上影片資源,以討論形式加強長輩的安全意識,既可避免尷尬,家人間又多了話題。
難以百分百預防 學步帶是好幫手
香港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認為,在日常照顧中成年人不應該有衝紅燈的行為,特別是在年幼子女面前,因為他們可能會有樣學樣,又或者當小朋友提出質疑時,大人容易因為面子關係,隨便回答似是疑非的說法,去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令到小朋友無所適從。
無論以上兩個個案中,照顧者是父母或長輩,程衞強認為照顧者都必須要時刻拖緊子女,如果子女有時候會有一些失控行為,學步帶便是一個好幫手,可以讓照顧者無時無刻都能夠控制小朋友的活動範圍。至於有關長者意外的片段,是當事人沒有留意到BB車衝出馬路,程衞強補充:「呢一個好難預防,唯有叫佢小心啲。」
最後,教育方面可以用繪本或者故事入手,帶出道路安全訊息,在幼稚園,警務處亦都有道路安全相關的教育,協助幼稚園嘅老師去教育小朋友。亦可善用各區交通安全城的模擬道路環境的公園,給小朋友去學習過馬路、交通標誌、等等的知識。
14歲才是單獨過馬路最安全年齡
香港有很多路口都沒有設置紅綠燈,對於這些路口,安全與否全靠小朋友的感知與留心,美國愛荷華大學曾研究一群6至14歲孩子的過馬路判斷能力,科學家設立了一個模擬真實的環境,並安排6至14歲的小朋友橫過一條繁忙的馬路幾次。結果發現,6歲的兒童在過馬路測試中,有8%機會被車子撞倒;8歲是6%、10歲是5%、12歲有2%,而14歲或以上的小朋友,才能夠做到「零意外」。
相關文章:孩子鍾意食甜嘢?分分鐘過胖性早熟 呢7種食物小朋友要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