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讀書卻捱夜追韓星睇鬼滅? 子女成長10件事叫天下爸媽怎放心
爸媽嘮叨魔咒來了~「我數到三」、「功課寫了沒」、「離電視遠一點」、「不要玩手機」,看到這些字還以為在玩先前Facebook很紅的「#打一句有聲音的句子」!這些伴隨着我們成長的熟悉吼聲,在小孩眼中只是單純的爸媽嘮叨,卻是爸媽在孩子出生後的責任,一心總想着想要把最好的給孩子。
爸媽無法放手、管到天涯海角的10件事:(按圖了解)
關心學業期待望子成龍、照顧身體才有未來本錢,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管教成為隱隱的「父母壓力」,殊不知一切的嘮叨管教都是因為「愛」啊~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就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一一踢爆爸媽無法放手、管到天涯海角的10件事,每一條相信大家都很有感!
1. 打機
Z世代、α世代來臨,人手一台智能手機,加上動物森友會、PS5上市,誰都阻擋不了小孩打電動、玩遊戲的那顆心,看他們聚精會神、恨不得化身主角一決勝負,沒抓好距離再加上長時間緊盯螢幕,一不小心就容易衍生不適,也成為家長與小孩之間最難解決的紛爭之一。
多數爸媽忙着添購含有葉黃素的保健食品,以達成晶亮目的,但往往小孩不領情,若要養成天天補充保健品的習慣更是難上加難,讓爸媽傷透腦筋!
相關文章:孩子一不順意就情緒失控? 爸媽忌一同暴走4句說話怎也說不得!
2. 看電視追劇
號稱數位原住民的α與Z世代,「給他奶嘴、不如給他平板」,生長在3C數位普及的環境,高達62%孩子在國小就擁有人生的第一支手機,邊吃飯邊配電視、假日與朋友連線對戰,已經成為日常常態。
想要免於3C科技的摧殘,台灣碩專科診所吳怡頡院長建議,18歲前使用螢幕時每30分鐘需休息10分鐘,以每天不超過一小時為限。平時也建議多補充6-10毫克的葉黃素,進行基礎晶亮保養。
3. 追星
有演藝圈造星就有人追星,但小孩追星可是讓爸媽「兩個頭四個大」,花錢買周邊、搶專輯只是小case,翹課接機就為了見明星一面,甚至追車、露宿街頭排隊搶票更是時常發生,不僅花錢如流水不懂得爸媽賺錢辛苦,為了遠在天邊的明星患得患失、不專注課業更是讓爸媽煩惱不已,在家上演少女心火山噴發可以,但讓爸媽擔心可不行啊。
4. 交男女朋友
孩子成長總是躲不掉情竇初開的青春期,懂得甚麼是喜歡、懂得甚麼是欣賞,容易陷入對別人的喜歡,談起青澀又甜蜜的淡淡純戀,但做父母的免不了擔心影響課業、怕孩子受傷害,因此與其阻擋鬧得關係緊張,不如告訴他們正確的男女知識、性觀念才是保身之道~
相關文章:反話管教越教越累? 一句「再曳唔要你」對孩子影響遠比想像多…
5. 驕縱沒教養
現代人小孩生的少,一個就能寵成寶,兒女全都富着養,哄着怕哭、捧着怕摔,一點傷都不能給,很容易養成驕縱性格,但其實未來更大一部分是平等的團體生活、社會磨練,爸媽不能隨身保護、無法守着一輩子,懂得禮貌、規矩,正確的人品道德觀念才是生存法則,以免到時候受人欺負反過來怪父母沒教好,到時候辛苦受累的還是白髮人。
6. 看小說、看漫畫
叮嚀小孩唸書彷彿要他命、追紅透半邊天的《鬼滅之刃》,卻一幕都不能錯過,爸媽內心的阿雜有誰知!台灣怡碩專科診所吳怡頡院長指出,除了記得固定休息、保持適當距離,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也很重要,戶外遠望、進行伸展與放鬆,對健康更佳。
7. 減肥
減肥這個詞從青春期就不斷竄進女孩男孩的腦子裏,懂得美和帥是甚麼,覺得瘦才惹人愛、瘦才高挑帥,亂學人家不吃不喝的方法不只搞壞身體,也會讓爸媽操碎了心,這時候爸媽可以教導小孩吃的營養、多動多流汗,懂得循序漸進才是健康的瘦身法,畢竟肥胖也是許多疾病的根源,健康瘦才是上上策。
8. 常吃外食、垃圾食物
現在的孩子早上早餐店、下課叫外送、放學買外食直奔補習班,餐餐飲食不健康,爸媽可不能放任他們亂吃缺營養,首先減少外食機會,能在家做菜就一起吃飯,讓孩子知道外面飯菜不比家菜香,不得不的時候就選擇餐廳,可以吃到菜肉等更多原型食物,最後從小就讓孩子適量吃點營養品,像是吃魚油補充OMEGA-3、補鈣補鐵強身,勝過亂吃垃圾食物。
9. 熬夜
孩子們一整天上學、補習,一整天沒享受到自由時光怎能輕易錯過,不如關了燈躲在被窩繼續追星與闖關,宛若新一代親子攻防戰。
吳怡頡院長指出,過度使用的行為容易造成晶亮不適,建議平時多攝取含有豐富葉黃素、玉米黃素、蝦紅素等營養素的蔬果。
10. 不讀書
幾點了還不起床讀書、功課寫完沒、明天上課的內容複習好了嗎、要考試了書念了嗎...這些熟悉的問話彷彿爸媽的聲音圍繞在耳邊,以前爸媽總認為小孩的唯一工作就是把書唸1好,讀好書長大後才能找到好工作,但現在這個多元的時代,寒窗苦讀不一定能功成名就,考試成績差也不代表沒出息,讓小孩適性發展、有喜歡的專長才藝、多元發展一技之長說不定更能成為專家。
相關文章:習慣飯來張口4歲孩連玩積木都冇力? 父母照顧太周到或因寵成害
延伸閱讀:
「Irene爆耍大牌辱罵」黑粉迎面撲來!20大深陷人品差爭議的韓星
【本文由「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授權轉載,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