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走路步姿奇怪或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呢7類人屬於高危族群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腿型非常擔憂,害怕孩子出現「O」型腿、長短腳等問題,不過很多時候會忽略了孩子髖關節的發育。如果小朋友有髖關節發育不全的問題,長大後不單止會出現腰痛問題,嚴重更需要更換人工關節。
港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廖敬樂醫生指出,香港現時沒有為嬰兒做相關的超聲波檢查,建議家長應該盡早主動為孩子進行篩檢,並指出近年很受媽媽歡迎的其中一款嬰兒照片,有機會導致孩子髖關節發育不全,提醒家長應該避免。
(攝影:高仲明)
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骨科專科醫生廖敬樂醫生表示,雖然香港有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簡稱DDH) 的小朋友數量並不算多,每1000個嬰兒約有1個患者,不過髖關節發育不良而沒有及早醫治,有機會造成腳肢縮短、行動困難、脊柱側彎、膝蓋和腳踝勞損,及早年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什麼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廖醫生亦指出,以下這7類人是出現髖關節發育不全的高危族群:
近年很多家長喜歡為仔女拍下嬰兒照,部分會用布緊緊包裹嬰兒,看起來就像個洋娃娃般。但廖醫生提醒,這個動作會令嬰兒雙腳處於拉直狀態,影響嬰兒的髖關節發育,家長應該避免。
廖醫生補充,家長用布包裹嬰兒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宜及早診斷作出治療
廖醫生指出,香港現時只是用臨床檢驗方法測試嬰兒關節是否正常,但誤差較大,「家長可以喺嬰兒出世2個月內,換尿片嘅時候郁吓BB腳,睇下有無唔妥。亦應該喺嬰兒出生8星期內,主動帶嬰兒見兒科或骨科醫生,做個超聲波檢驗。」廖醫生表示超聲波檢驗不會釋出輻射,也比臨床檢驗更準確,如果在嬰兒出生8星期內確診,大部分患者只需要配戴「帕氏吊帶」數月即可解決,但如果在嬰兒6個月後才確診或情況過於嚴重,就可能要做修復手術。
楊生、楊太在女兒3至4個月大時,發現每次幫女兒換尿片時,女兒的雙腿不能完全張開,而且將女兒放進嬰兒揹帶中她亦會一直哭鬧。其後求診骨科專科醫生才發現女兒患上髖關節發育不全,左右髖關節都出現脫臼情況,需馬上做修復手術。
相關文章:疫情長時間留家出現情緒失控尿床 專家教你如何應付兒童倒退行為
按圖即睇兒童行為倒退問題成因及處理方法: